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东西!(1 / 2)

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东西!

万历十七年七月末,大明缇骑的马蹄声踏碎了江南的烟雨,向着宁波方向而去,并且开始大肆搜捕宁波远洋商行的食利者,陈璘也带着水师赶到了宁波远洋商行,接管了远洋商行的一切防务,只进不出。

缇骑的铁蹄声踏过,让人心惊胆战,浙江地面的势要豪右在杭州府都有经纪买办,四处打探消息,希望早日知道,大明皇帝是否会继续对浙江地面进行威罚。

上次的威罚实在是太痛了,仁和一把大火,烧死了多少势要豪右之家。

随着案件的进行,大多数的势要豪右都松了口气,皇帝的威罚虽然可怕,但是雷霆之怒,砸不到他们的头上。

浙江还田发出去的船证和船契,几乎全部都挂靠在了松江远洋商行,因为宁波这边,真的不方便,这种不方便,也不是浙江地面知道远洋商行已经成为了一窝反贼,而是真的处处不方便。

这种不方便是:你做什麽买卖,都得给商总交点投名状;你报关没有商总的点头,能成年累月的卡着动弹不得,任由货物在码头堆积,出不了仓;若是交了投名状丶和商行维持好了关系,但今天能做,明天突然就不能做了。

做生意,最怕这种不方便。

传闻中,某家织娘织工超过了三百人,有提花机二十台,大小织机一百五十台的织造坊,以一银的价格,转让给了商总曹学成。

很快,杭州知府衙门公布了案件的详情,传闻不是传闻,是真的。

这家织造坊为顺源织造坊,位于金华府,曾经是浙江地面仅次于杭州织造的第二大织造坊,因为种种原因,东家迫不得已,只能以一银的价格转让给了商总。

顺源织造坊案一公布,让所有势要豪右丶富商巨贾倒吸一口冷气,因为他们真的有工坊,顺源织造坊的今日,就是他们的明日!

顺源织造坊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认命,因为再不认命,家宅不宁。

发展过程,和义乌官办织造坊如出一辙,都是毫无利润可言的大笔订单,顺源织造坊选择了拒绝,买不到生丝的顺源织造坊匠人逐渐流失,告也告了,结果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顺源织造坊的大东家是婺州苏氏,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北宋朝苏轼,苏轼任婺州知府,苏家举家搬迁到了婺州定居,繁衍生息,也算是地地道道的诗书礼乐簪缨之家,但依旧无法阻挡有心人的窥伺。

这顺源织造坊,大不了不干了!苏家家大业大,还缺这麽一点钱不成?一银转让工坊给商总曹学成,简直是岂有此理!

顺源织造坊不得不从,因为金华府知府张问达是曹学成的岳父,张问达甚至都没有特意打过招呼,师爷就把一切事儿,都办的极为妥当了。

苏氏家主和苏氏家里的三位公子,相继锒铛入狱,罪名含糊其辞,说是抗田,就是抗拒还田令,但苏氏早就完成了还田,根本没有抗拒过圣命,这就是找了个由头,把人关进衙门里。

要知道,衙门里的班房,比监狱要难蹲的多。

苏氏家主和三位公子已经是硬骨头了,但也就扛了半年,最终还是签了契书,再不签,怕是命都要丢了,最终,一银转让了顺源织造坊。

「陛下,顺源织造民坊的案情公布后,引起了浙江地面富商巨贾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严惩张问达丶曹学成等一干人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冯保将一份份的杂报递到了陛下面前。

朱翊钧翻动着这些杂报,浙江势豪们的想法,就很有趣,他们突然觉得皇帝陛下讲道理多了!比这些个贪官污吏丶官商勾结的大明败类们要好一万倍!

陛下从来不无故抄没家产,更不会明火执仗的打劫,陛下连还田都不会白没,而是按时兑付船只丶船证,也只是逼着势要豪右转型,而不是让人去死。

更加明确的说,浙江势要豪右丶富商巨贾们发现,时至今日,陛下从未让权力任性过哪怕一次。

连陛下街头手刃的陈有仁,死的一点都不冤,刚刚被倭寇荼毒的东南,确实比较难以接受美化倭寇的陈有仁胡言乱语。

朱翊钧摇头说道:「严惩是肯定要严惩的,要不然朕现在就已经摆驾北上松江府,而不是在杭州府逗留了,杀人虽然鲁莽,但真的有用。」

「可是办案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抄家,缇骑们就是再专业,抄家也是需要顺藤摸瓜,顺着线索查问银两去处,要找乾净,可不能漏了银子。」

「陛下,还有个事儿,顺源织造坊没能还回去。」冯保一脸无奈的说道:「苏家家主上奏恳请陛下收为官有,他们家实在是不敢拿这个烫手的山芋了。」

大明把顺源织造坊的案子查清楚办明白后,自然要把顺源织造坊还回去,但是缇骑去还,苏家家主头都快磕烂了,也不敢再碰了,可见他们在金华府的衙门里,受了什麽样的折磨。

朱翊钧其实已经预见了这种情况,如果苏家不愿经营,朝廷可以用白银作为补偿,作价二十四万银,补偿苏家。

大明皇帝拿出了真金白银做补偿,诚意十足,这次的补偿,本质上是大明朝廷的信誉,实在是太差了,朱翊钧只能用自己的信誉往里面补。

但苏氏一听皇帝甚至肯给银子,吓得差点撅过去!又是不停地磕头,希望皇帝陛下能放他们苏家一马。

「这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张问达的任性,让朝廷连赔偿都兑付不了,苏氏已经到了惊弓之鸟的地步。」

朱翊钧有些头疼,轻轻揉了揉额头,才开口说道:「让阎士选派人安抚一下,要麽收回工坊,要麽拿走赔偿,不能这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雷霆雨露皆为君恩,这麽含糊其辞,只会让朝廷和皇帝的信誉进一步流失,苏氏是受到了巨大的惊吓,怕的很,只能慢慢安抚了。

在苏氏眼里,都是官,全都是一丘之貉,这会给的银子,会加倍的收回去,所以如此抗拒,也算是情理之中,工坊不要,银子不要,只求过清净日子。

「还有个事儿,曹学成身上还背了个命案。」冯保将一本卷宗交给了陛下。

曹学成是有妻室的,而且还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但曹学成为了娶张问达的女儿,抛妻弃子,这也就罢了,他的妻子,前年突然爆发了暴疾而死,这引起了缇骑的注意。

曹学成坚称是病逝,但缇骑办案向来是疑罪从有,觉得死的非常蹊跷,就对曹府上到曹学成母亲丶下到大丫鬟丶庖厨,进行了严密的审问,但没有什麽结果。

因为抛妻弃子的曹学成,把母子女三人全都赶出了曹家,母子女三人回到了娘家生活,曹府下人对母子女三人的情况了了解不多。

缇骑了解到,这母子女三人的生活一直非常的拮据,娘家人也不肯让她们回本家,而是在宁波府找了间偏舍安置,因为这些高门大户都很注重颜面,母子女三人是被赶回家的,是很丢人的事儿。

后来经过了多方调查,终于从一个稳婆那里,了解到了似有似无的线索,进一步追查后,曹学成面对铁证如山,选择了交代问题。

曹学成买凶杀人,杀害了前妻。

稳婆提供的线索是曹学成的前妻,在和离后怀孕了,稳婆上门去看过身子,后来就传来了离奇暴毙的消息。

这位前妻怀的孩子,是曹学成的。

娘家不给银钱,丈夫是擅长钻营丶为了钻营不惜一切代价的恶人,若是自己孑然一人也就罢了,但是两个孩子嗷嗷待哺,这位母亲,为了孩子只能求到了前夫那里。

曹学成在和张问达女儿成婚后,依旧跟前妻藕断丝连,才有了这麽个腹中的孩子。

曹学成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就买通了地痞流氓,让他们上门寻衅滋事,最终这位母亲死在了地痞之手,最后宁波府仵作验看之后,宣布暴病而亡。

宁波府知府衙门,从上到下都在宁波远洋商行食利,这点小事,说办也就办了。

「曹学成这人,心狠手辣。」朱翊钧眉头紧蹙的看着案卷,这个案子,在他看来十分的恶劣。

朱翊钧也有自己的阶级思维,他的阶级思维从来不是朕与凡殊的九重天思维,而是和朱元璋丶朱棣有点像的小农阶级思维,在他看来,婚姻是家庭,一对夫妻,携手到白首。

而这些贵族们的思维,结亲是为了形成以道德和公序良俗为契约的紧密利益联盟。

显然曹学成的视角下,前妻的阶级和她背后的家族,已经无法对他的事业有更好的帮助了,所以才如此疯狂,为迎娶了张问达的女儿什麽手段都用了。

「曹学成交代,他还是更加喜爱前妻。」冯保将案卷继续摆在陛下面前。

张问达的女儿性格很差,就是那种没事找事,三天两头跟曹学成闹腾的主儿,稍微有一点不合心意,就会把家里乱砸一通。

曹学成很是喜欢金石学,家里收藏着很多的古董,这成婚的三年,他收藏的东西几乎都被砸了。

曹学成的第一段婚姻是十分美满的,甚至可以说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曹学成的事业发展也很顺利。

但第二段婚姻,就让曹学成很少回家了,越少回家,张问达的女儿就越是闹腾,每次曹学成回去,这刁蛮的继室,就会大闹一场,搅的不得安宁。

朱翊钧看完了这本卷宗,显得十分惊讶的问道:「所以,他图个什麽呢?这麽折腾了一圈,把自己和曹家都折腾进了大牢之中。」

不值当,为了做商总,曹学成几乎把自己折腾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

「为了做商总,这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买凶杀人,是为了永绝后患。」冯保解释了下这个曹学成的动机。

前妻有了身孕,一旦孩子出生,就彻底瞒不住了,张问达的女儿在家里闹也就罢了,一旦闹到了张问达那里,决计无法善了,曹学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张榜公告吧。」朱翊钧看完了所有的卷宗,杀妻案的全部案卷都在皇帝的御案之上,在朱翊钧看来,曹学成得到了一些东西,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些。

浙江宁波远洋商行的窝案,在浙江闹得很大,但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要远逊于南衙选贡案,可是这个案子,依旧给朝廷敲响了警钟,以海贸为主业的新兴资产阶级,同样不是什麽良善之辈。

这个案子的规模虽然不如选贡案,但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因为这是皇帝第一次对新兴资产阶级里的害群之马进行清理。

这让旧文化贵族们稍微平衡了一些,至少陛下的威罚,尤其是在皇权丶朝廷威严以及维护大明律法公平这三件事上,是相对公平的。

在窝案稽查的过程中,驸马都尉殷宗信来到了西湖行宫,正式告别了皇帝陛下。

「此一去,宗信定要多加小心,赤军山,穷山恶水之地,此次戍防,不要轻敌大意,当地的夷人更了解本地的情况。」朱翊钧再次叮嘱殷宗信,不要小瞧任何危险。

「劳烦陛下挂念,臣定然谨慎小心,维护公主周全。」殷宗信再次俯首谢恩。

朱翊钧和殷宗信聊了下赤军山港的风土人情,当地有夷人,但是不多,当地没有太多的矿产,大明对赤军山港附近的需求,主要是种植园丶港口和航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