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也知道这是正事。今年征辽了,北方的邸阁存粮大多拉去了幽州,而江南的赋粮正分批北运,填补河南、河北亏空的邸阁,一句话,没钱。
明年休养生息,可允许他们动用三分之一的江南赋税,编练部队,完善防御体系。
毕竟这事也不好太过拖延。
“育秧、插秧之事可曾推广?”邵勋又问道。
“已在丹阳试行了。”唐剑说道:“臣召集十二县官吏至蒲洲津商议,众皆以为可,但需时日。”
说到这里,他小心翼翼地补充了一句:“此为稻麦轮作,并不简单。很多江南百姓连稻、粟都种不好,别说稻麦轮作了。”
“你可有解法?”邵勋问道。
“臣在建邺、江乘、芜湖三县各划了十顷职田,令各县轮番征发精于农事的田舍翁去耕作,每年换一批不同的人,今已是第二年。”唐剑说道。
“不错。”邵勋赞道:“公私两便,善哉。”
将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出去,是江南农业领域的重中之重。
方法还是很多的。比如南迁的北地豪族与江东土人接触后,自然而然传播出去,这是最普遍但也是见效最慢的办法,从晋末就开始了。
再就是唐剑说的办法了,利用江南广泛存在的职田、禄田,以发役的形式征发江南百姓,让他们一批批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回去后再各自传播。
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江南的农业水平,增大粮食产量。
天气只会越来越冷,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次小冰河时期,都是南方的机会——沼泽淤塞成陆、气候没那么湿热、利于修建水利工程等等。
终梁一朝,北方人口、经济肯定是会强于南方的,这毫无疑问,但南北方的差距会大大缩小,待到梁朝灭亡前后,南北方经济说不定已经相差不多了。
“农事之余,货殖如何?”邵勋继续问道。
“回陛下,臣已将五马渡辟为商埠,直通北岸堂邑、广陵。”唐剑说道:“京口之西山渡亦辟为商埠,商旅往来不休,然建邺、广陵皆无坊市,收税不易,故……”
“开!”邵勋毫不犹豫地说道:“仿洛阳坊市旧例,一年两次,一次半月。此利国利民之大好事,须得尽快筹办起来。朕在朐县转了一圈,比起三四十年前,有冬衣的百姓增加了不少,夹絮半数来自青州,半数来自江南,可见野蚕茧已开始造福百姓。”
说完,他感慨了句:“打了这么多年仗,天下黎庶也该得点好处了。”
“是。”唐剑连声应道:“陛下一统南北,百货畅通无阻,别的不谈,今岁河南便输牛万余头至丹阳,百姓大得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