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四县,户口主要集中在定襄、盛乐二县,榆林、河滨人不多的。”
“总共多少人了?”
“17200余户、72600余人,多是军户。”
邵瑾明白了,定襄七万多人基本都是外迁来的,以军户为主,大头便是红城镇了。
对这些人,朔州是没有完全的管辖权的,得和兵部商量着来。
“兄既来营田,想必觉得此处土甘水活,大有可为?”邵瑾又问道。
“六弟将来可要留意了。”邵勖说道:“定襄、五原、朔方、河西四郡皆沃土也,且不缺水,若能好生经营,军粮断然无虞。唯需注意两点——”
邵瑾听到这话,心中微微感动,直到这时候,三兄还在为他考虑。
“其一便是天气。”邵勖指着北方连绵的阴山,道:“有此山在,定襄温润了许多,但这年月天气愈发寒冷,时而降霜。兄以为定襄、五原等地不要急着种麦,可多种粟、穄。尤其是后者,土人谓之‘糜子’也,最短八九十天就能收获,虽亩产不丰,但比绝收强。”
定襄这地方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照理来说是上好的农业区,可养活大量人口。但因为靠近阴山,在天气整体变冷的当下,极端恶劣天气变多了。
其实在定襄种地不怕冷,开春晚就晚好了,大可晚一点春播,我有短生长期的粟、穄,问题不大。真正的麻烦在于眼看着已经天气转暖了,突然给你来个极端气候,导致粮食减产。
邵勖就是这个意思,邵瑾也听懂了。
“其二便是要控制好山后的那些部落,不令其作乱。若屡有贼兵南下劫掠,地就种不好了。久而久之,人民逃散略尽,军户困苦不堪,就连原本顺服的山前部落,恐怕也会有异心。”
这句话更直白了。
前线其实是不太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因为不安定。小规模袭扰还能忍受,大规模劫掠的破坏作用可就太大了。
“六弟若真想经营朔州,我建议多看顾下河西。”邵勖最后说道:“河西郡稍稍靠后,周边也无多强的胡人部族,种田应能安生一些。邸阁存粮满了之后,大可通过黄河水运输送至安北都护府辖区,给人衣食,令将士们安心守御。”
“黄河水运?”邵瑾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