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男人了。”邵勋哑然失笑,然后放飞自我道:“那人姓李,五十岁都能单骑破入敌阵,生擒敌方军校而回,勇烈难敌。”
裴灵雁懒得问哪本史书上出现过这种人,这不重要,她只是轻手轻脚收拾着桌上的公函,随口说着闲话:“念柳发了一份度支账目回来,你称之为‘财报’?”
“嗯。”邵勋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你看过吗?”
“看过。”裴灵雁点了点头,说道:“正赋与赋外科敛加起来十五六万文,不过开支也很大,结余不算很多。怎么挖井渠还要雇人?”
“雇的是降顺他们的乌孙人、月氏人和匈奴人。”邵勋说道:“这些部落并不在高昌国境内,只能算是外藩,不能不给钱。”
“做什么事都给银,确实很奇怪。”裴灵雁说道:“不过你在信中说给银也不全是坏事,那些银钱最终还是会从乌孙部落回到高昌,只不过在他们手里短暂停留了一下,流回来后还会促进高昌发展,这个道理对吗?”
“你不是看过了吗?”邵勋反问道。
裴灵雁点了点头,道:“听起来有点道理。乌孙部落几乎什么都要,所以会拿银钱买高昌的粮食度过灾荒,让高昌人挖更多的井渠,开荒更多的农田。
你又说乌孙部落要买锅碗瓢盘、刀枪剑戟等匠人制作的各色物品,久而久之,部落里原有的匠人收入减少,要么改行,要么被高昌匠人的收入吸引,主动搬过来。
你还说这些钱流入高昌集市后,会让高昌匠人、作坊主动扩产,技艺更加熟练、精湛,制作出更多的物品……”
邵勋点了点头,道:“就是钱要动起来的意思。这些钱如果留在高昌国库里,作用有限。高昌王廷主动花出去会好很多,但也不如把这钱流到高昌百姓或外藩农牧民手里,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花钱更好。不流动的钱,终究效用有限。”
裴灵雁若有所思。
看她那样子,邵勋哈哈大笑,道:“你若有机会打理商行,一定很厉害。”
裴灵雁看了他一眼,道:“什么样的商行?”
“很大。”邵勋比划了一下,道:“把匠人集中在一处,日夜不停。”
裴灵雁嗯了一声,道:“你见过吗?”
邵勋沉默片刻,道:“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