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宁德时代的内部讨论,这应该没什麽问题,碳矽集团已经进行不少类似的合作,特别是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
俞兴微微一笑,没有拒绝,只是指着面前的六号原型车:「没问题,只要宁德时代拿出同级别的磷酸铁锂电池,咱们就谈合资公司的下一步。」
不是你要钱,我就要给。
他见窦兴怀还想说话,仍旧笑着说道:「这方面也不用再谈了,你把原话告诉曾总就行。」
窦兴怀幽幽的叹了口气,确实也没再继续聊下去。
比亚迪的电池就在面前装车,虽然不是量产版,但也真的存在很大压力。
俞兴看着脸色凝重的窦兴怀,也有感慨,都得逼一逼啊,不然真没那麽出力。
好在,面前不是宁王,只是小宁。
窦兴怀这次连晚饭都没吃就匆匆返回宁德,然后就没了什麽动静。
没什麽比技术上的落后更让公司有危机感的了。
尽管,实验室里的属于非标产品,也不清楚具体的性能表现,而且,宁德时代的实验室里也有进步,但比亚迪既然能拿到碳矽集团,恐怕还真是有一战之力。
俞兴事后倒是又和曾玉群通了个电话,没提近期具体的电池情况,谈到彼此合资的潜在可能又不设时间,主要还是表达对彼此的支持和看好。
曾玉群提到自己去车企考察的见闻,充分肯定碳矽集团的投入和进步。
俞兴则是更为直观的表达看好,再次提到红隼资本可以在资金方面提供融资支持。
两边在电话里好好好,接下来还得看实际的表现。
不过,虽然俞兴仍旧觉得碳矽集团在电车推进上还有很大空间,但曾玉群反而认为临港这边有了长足的进步,原型车陆续亮相,关键供应商稳定合作,专利研发出现联盟,资方提供积极支持,再加上一定会有的政策扶持,这相较于前两年已经是一派基业的轮廓了。
十月的国庆假期,俞兴有好几天都仿佛消失了一样。
包括锺志凌丶吕海颖都以为老板是放假回家了,实际上,他是和刘琬英天天钻测试车间,又亲手测试了一批刚到的大众和雷诺柴油车型。
这两家企业的造假实际上只要用真实的路测就能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但这对于过山峰反而不是很好的方式,而如果交由海外测试机构,也容易走漏风声。
所以,刘琬英一边找国外的工程师更改测试控制软体,要改成非标的工况流程,一边还是和俞兴亲眼见证了排放的造假情况。
这麽测试一波,他们心里都踏实下来,少则2倍,多则10倍,这种数据表现真是太石锤了。
车圈地震,在所难免。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俞兴在微视发了一条看海的视频动态,发现自己在这边的粉丝不知不觉也突破50万了。
不算很多,但之前没给什麽推流,这种表现也还不错。
他就像是一个正常的用户,还在评论区回答了一些问题,其中也不乏对他与企鹅竞争的好奇。
——「俞总,你不是不看好微视吗?为什麽还要用?」
俞兴给了回答:「市场在变,企鹅在变,微视在变,我的想法也在变,就是需要体验变化,我才使用啊。」
他又回了另外一个提问,评价了现在的微视:「现在用起来的感觉还不错,企鹅是存在大公司病,但这款软体对市场的适应性不错。」
这样的话出自曾经的竞争对手之口,几乎算是高度评价了。
虽然企鹅和微视内部没有真就煞有介事的对俞兴的评价进行讨论,但企鹅门户还给了一则简短的报导,语调也很有意思,认为俞兴这位先前看衰微视的人已经被产品征服。
国庆假期一结束,微视便对外公布了最新的亮眼数据。
软体上线三个月,如今已经跻身苹果Store社交免费榜前三,总榜排名更到第24位,用户总规模突破一千五百万,更为惊人的是,微视的日活用户突破八百万。
这种数据表现太好了,超过一半比例的日活……几乎让人怀疑造假了。
短视频难道是移动网际网路的新方向吗?
企鹅的数据一出炉,前列的网际网路公司都立即提升了关注级别,新浪微博已经在做秒拍,更多的是在评估竞争表现,而其它公司自然是考虑进军的可能性。
包括紧锣密鼓筹措上市的阿里,他们也在内部讨论这个新方向的前景,国内外的产品表现都放在了桌面上。
微视的阶段性成绩引发关注,也就自然为内部更多资源的获取提供话语权。
作为负责人,邢宏宇颇为志得意满的也发了条微视动态,表示将会让软体继续贴合用户需求,要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使用与创作体验。
视频是下午发的,他晚上就瞧见俞总出现在评论区。
俞兴:要如何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创作体验呢?
邢宏宇不觉得这种问题有多敏感,回复了自己的微信笔友:我们会降低用户的创作门槛,让微视成为UGC平台,保持竞争活力。
UGC,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英文简写,User-Generated Content。
很快,他瞧见了俞总的回覆,对方这次没有文字,只发了个表情。
俞兴竖起了大拇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