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楼眨了眨眼晴:「赵老弟何意?」
赵管事道:「我得了消息,前两天,小为山和元辰山又起冲突,在方亭打了起来。」
「所以.:
「所以,可能会又有一批流民逃亡过来。」
「逃亡?」
「逃亡。」
「我没来过这边,但我听说,元辰派的地盘和咱们青玉宗的地盘之间,隔着小为山。」
「对。」
「这些流民如果避战逃亡,他们会怎麽走?从北边绕过来?还是从南边绕过来?我到时候该去哪边引导流民?还请赵老弟教我。」
「刘掌门客气了,呵呵。不需刘掌门前往引导,他们自己会过来。」
事实上,没用刘小楼等太久,次日一早,就有元辰派的流民逃亡过来了。
赵管事招呼着刘小楼一起来到茶山的山口,这里已经等了数十人,男女老少背着包袱丶挑着担子,或蹲或站等候在这里,一个个愁眉苦脸丶胆战心惊。
打头的是两个小为山的修士,见了赵管事,为首的便道:「人带来了,要不要?」
赵管事回覆:「要!还是老规矩?」
对方点头:「老规矩。四十六个人,五块灵石丶四百六十两银子。」
赵管事道:「你们这回带来的人,幼童多了些,算四块灵石丶四百两银子。」
对方不答应:「说好的不分老弱妇孺,怎麽还变了?」
双方拉扯了几个回合,最终以五块灵石丶四百两银子的价格成交,刘小楼抢先一步把灵石和银子付了,让赵管事把流民带进茶山安置。
因为刘小楼尚未离开茶山,所以这些流民依旧算作请他迁移的流民,费用继续由赵氏支付,而支付的费用去了哪里,刘小楼就不管了。
他巴不得赵管事多给他「逃亡」来几批流民,这个时候当然不会计较灵石和银子。
又过了一天,刘夫人丶谭老爷子丶谭三掌丶谭七掌丶谭八掌等人都赶来了,还带来了二十多名管家和帮手,尤其是谭家,他们有过五百里长途迁徙的经历,庄中几位管事大仆都有丰富经验,过来之后立刻就开始筹备起来。
刘夫人掌总,和周七娘丶谭老爷子商定的路线是先向北走五百里,至洞庭湖后再乘船,沿江而上,走水路到乌龙山,如此一来,可以减少近千里陆路,总计不超过十五天,补给也相对容易得多。
他们预设每一批走三百人,两天一个批次,由谭家护送向北,周七娘和周瞳则在洞庭湖那边接应,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些流民送往乌龙山安置。
至此,刘小楼便成了抄手掌柜,一切交由刘夫人和赵管事去谈,他自己闲来无事,就在附近打转,观察流民逃亡的路线。
很快,他就摸清了流民逃亡的路线,元辰派的百姓,通常是通过小为山的地盘,向西流转,而小为山的百姓,则通过元辰派的地盘,向东流转。
西边接收元辰派流民的,主要是青玉宗,而东边接收小为山流民的,则是委羽宗。
确认之后,刘小楼动起了心思,准备去委羽宗那边转转。
但绕行东边委羽宗那头后,却发现那边主事的都是陌生人,并非沈氏,而是姓曹,属于委羽宗另一大姓,自己一时还攀不上话,对那边的流民无能为力,只得又围着这片地方转圈。
直到他忽然打听到一个确切消息,于是赶往方亭。
听说在方亭那边,两派有一场金丹长老之间约好了的斗法一一生死相斗。这种生死相斗是极为难得的观摩机会,刘小楼正处于为结丹做准备的修行阶段,自然经不起这种诱惑,当下赶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