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两家都属于宁商团体,在港岛还有浙商商会,这种讲究的是互帮互助,我如果谈收购,对董家来说就是落井下石,这种行为,老一辈浙商是看不下去的。」
「最后,还有一个麻烦的点就在于,如果我真的拿下了董氏航运,以后如果国家想参股或者拿董氏航运,我们之间是很难直接交易的。」
「到时候影响我的因素会很多,出面掺和的恐怕也不少,整个交易,未必会有那麽顺利。」
「我的想法是,你让上面撮合,让我这边的船运公司跟董氏航运合并,到时候以市值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让动董氏占据股份的大头,比如说他占四十,我占三十,然后馀下的部分,正让一部分我们的人拿着。」
「像霍家,我觉得他们就可以牵线,然后拿百分之十,中信那边,也可以藉机入场,占个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五之类的。」
「如此一来,明面上是董包两家占的最多,其他的都不是大头,等后续的时候,咱们的海运公司就可以出面,先拿下董氏的股份,然后再接手其他的,我这边的就算不动,也不影响我们拿下整个东方海运公司。」
「这样借鸡生蛋,我们就可以有一整个完善的世界级船运公司了。」
国内想改开,没有自己的船运公司是不可能的,毕竟大量的资源和技术设备需要从海外进口,主要货运方式就是海运。
但是船运公司,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建起来的,这种得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来计算,究其原因,就在于造船的成本和时间。
就像李长河跟包玉星的公司,哪怕是合并了,目前规模也不算很大,说白了,就是船没有那麽快买到。
一艘船动辄几百上千万美元,而且建造周期还得是数以年计,这样的船队扩张对于目前的国内来说,是很困难的。
一方面没那麽多造船资金,另一方面,时间也是大问题。
李长河现在的思路,就是联合董氏跟他的船运公司,直接合并到一起,然后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船运公司,等以后,直接让国家收成品就是了。
其实历史上国家就是这麽做的,中远海运直接拿的就是董氏航运的船队。
但是李长河现在觉得,光靠董家自己慢慢发展,效率太慢了。
接下来这几年李长河会不断地赚钱,不如藉此机会,合并董氏航运,然后直接把远洋海运这一块做大。
只不过这事吧,他不能明着去收购,所以只能让上面撮合。
「懂了,那等我回去反馈一下!」
林远点点头,明白了李长河的规划。
李长河想了想,又冲着林远嘱托说道:「这事吧,不用太着急,现在董氏航运还没到生死存亡的那一步,我估计大概明年到后年,他们就彻底扛不住了。」
「这事你回去,先跟卢老聊一聊,我觉得到时候让他联合宁海那边的商会一同出面,是最合适的。」
「到时候我也可以因为这边的面子,放宽条件,然后促成合并。」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李长河也不急于一时,他就是让国内先有这麽个准备而已。
他知道,目前董氏跟国内的关系其实也很不错,董船王以前就跟国内密切,从抗战时期,就是爱国商人了。
「行,我知道了,等我回去,跟卢老爷子聊一聊,帮你推进一下。」
「目前就这些了,其他的我这边倒没什麽。」
「接下来这一段时间,我这边会比较沉默,一来我跟唐宁街那边做了沟通,在接下来不会再有出格的举动,以换取之后他们的汽车品牌。」
「二来,港岛汇率这一波,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我这边要大肆进行收购。」
「汇率暴跌,再加上股市,楼市,接连的恐慌下来,港岛这边大部分人的心态都会变得消极,我这边准备重新回到商业扩张上来。」
李长河这时候又冲着林远说道,意思就是跟林远暗示,没什麽事别来找他了。
林远听完,思考了一下,随后迟疑的说道:「我能不能问问,你是打算对哪家下手?」
「嗯,主要是现在联系国内的也比较多,很多家族暗地里已经示好了,我怕你出手,到时候又跟李加诚那次一样,引发内部矛盾。」
李长河摇摇头:「不会的,也没什麽不可说的,接下来我打算动手的,是会德丰,他们不会跟国内有牵扯的。」
会德丰幕后两大家族,一个是英资,一个则是汉奸型的家族,这样的家族,是不可能跟国内有牵扯的。
果不其然,一听到会德丰的名号,林远面色一变。
「原来是他们,那你尽管下手,尤其是那个张家,最好让他们家破人亡才好!」
有些事,林远知道的是比较清楚的,也因此,对那个张家恨之入骨。
「我知道,我已经有了对付他们的计划,这个你不用管了。」
「不过我大概要过段时间才会动手,你这边静观其变就行了。」
李长河打算等港元危机过去以后,再冲会德丰动手,现在的他,不着急。
跟林远见过之后,李长河留在了港岛,并没有再离开。
而时间一晃,也来到了九月份,伴随着港督府和滙丰的插手,港币的汇率开始一路下跌,很快,就跌倒了九元以下,并且每天都在暴跌。
而报纸上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危机论,有说港元会跌倒十五的,也有说会跌倒二十的。
总之,有存款的港岛市民,都开始纷纷去各大银行,再一次把港币兑换成美元。
李长河此刻也果断下令,命令手下的人,将自己手中的美元,开始全额兑换成港币。
这一次,他不仅把原本自己存放在滙丰和恒生的那八亿美元兑换成港币,而且还指令米国那边的投资机构,把他们手中剩馀的美元,也开始全额兑换成港币。
等到九月24日,港币跟美元的兑换,达到了巅峰峰值,9.6港币兑换一美元。
而此时,李长河兑换的美元,已经高达十八亿美元,折算下来,平均一美元,兑换了9.3港币。
也正是这一波,让李长河一举拥有了一百七十六亿港币。
当然,这些钱不全都是他的,很多都是属于米国那边投资人的。
但是李长河这一举动,毫无疑问,还是惊动了港督府和滙丰银行。
当沈弼看着下属发过来的统计公告,人都麻了。
一百多亿港币,包泽阳这是要翻天啊!
此刻的沈弼还不知道,自己统计的或许并不全面,包泽阳很多资金,是通过米国的银行转到港岛这边的,滙丰拿不到核心的数据。
也就是说,包泽阳此刻的手中,大概率有着差不多两百亿港币的现金。
沈弼此刻有些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