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狠心不见林师弟(1 / 2)

盛厅长笑着答道:

「陶渊明不是有句诗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南山指的就是咱们眼前这个终南山。

隐士文化在我国历史里源远流长,在古代,终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

如今虽然已经是新社会了,终南山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

林三七更惊讶了:

「真的还有隐士啊?不是故弄玄虚?这些隐士都是干嘛的?他们住在山里真的是修仙吗?难道有我不知道的什麽灵气复苏事件?」

林三七其实心里想的是,自己连双穿这事都发生了,也许真存在着现代修真也不一定。

那就好玩了,好好的都市小说变成玄幻小说了。

盛厅长一边引导着林三七往农场走去,一边耐心解释道:

「我们现在把这批人统一称之为隐修者,这批人当中,有些是为了信仰而来的和尚丶尼姑丶道士丶居士,也有为追寻清净丶淡薄的生活而来的普通人。

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甚至根据我们初步调查,里面还有一部人来自曰本丶南韩等国的「老外」。根据我们的估计,长期居住在终南山的隐修者约有四五百人。

至于他们为什麽来到这里,又过着怎样的隐修生活?古老的隐士文化在这里经历着怎样的延续?这个原因就各种各样了。

比如古代有一种叫政治型隐士,其实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权贵们的注意,比如着名的汉朝商山四皓,被吕后请出来辅佐太子的四个老人,就是隐居在这边。

不过现在新社会了,政治型隐士已经不存在了,反而是信仰佛道教的隐修者占大多数。

另外一部份,则是生活型隐士。他们隐居终南,是出于个人精神追求,或者个人对原有生活方式的放弃,自愿追逐安宁朴素的生活。

他们选择隐修,有的是因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为经济窘迫,有的则是因为个人对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

当然其中也不乏当年我们的反对派,吓死了躲山里来了,想通过隐修者的名义,躲过人民和历史的审判。」

盛厅长说完,周围人都轻笑了起来。

「但是不管怎麽说,隐居就意味着完全放弃物质享受,也意味着一辈子面对寂寞和孤独,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林三七叹了一口气,心里则想到了未来的那场暴风雨,如果能提前出来隐居,未曾不是一个好出路。

咦,那自己那位未曾谋面的师兄,躲在这个蓝天农场与世隔绝,也未必是个坏事。

想到这里,林三七突然又苦笑着摇了摇头:躲在农场未必有用,随时可以揪出来的嘛。

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们都来了,农场的负责人万永年是一路小跑过来迎接的:

「欢迎欢迎,欢迎领导们来我们蓝田农场参观。」

何院长给大伙儿做了介绍后,林三七也跟万场长握了握手。

于主任奇怪问道:「万永年同志,怎麽不见你们农场的职工们列队欢迎啊?」

万永年尴尬搓搓手道:

「这个这个,是这样的,我们的职工们上午7点就上山去劳动了,如果从山上下来又要花一个多小时。所以我就没想着要折腾职工们,领导有什麽疑问,我来作答是一样的。」

于主任一听便不高兴了:

「万永年同志,你这个思想是不对的,首都来的林部长,省厅的盛厅长都来了,这是带着上级的关怀和重要指示来的,你怎麽能如此不重视?你……」

林三七却是高看了一眼这个万永年,心中不禁有些钦佩。

现在这种坚持原则,不折腾职工的领导很少见了,非常难得。

如果这时候蓝田农场是彩旗飘飘,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欢迎队伍,那林三七才要鄙视这样溜须拍马的领导干部。

「于主任,没事,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来寻找我师兄,其次才是公事,来考察一下农场。至少从环境上看,蓝田农场完全符合我的要求嘛,呵呵。」

于主任可是人精,见林三七说得真诚,便没有再计较下去:

「是是是,首都来的领导格局就是大,远不是我们小地方干部能比的,哈哈。林部长,那我们先参观一下农场?」

林三七点点头:「行,客随主便,对了我师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