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慧芳则晃了晃脑袋,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嘀咕着说道,「竟然还能这样?」
第二天,六月十三日,星期五,农历五月初一。
一大清早,陈凡赶到影视城的时候,这里比往常还要热闹几分。
平时闲着没事儿跑来看热闹的「游客」,都被挤到了外围,不大的场地中间,赫然是一支支举着红旗的「杂牌军」。
没有穿军装,肩上还背着枪,不是杂牌军是什麽?
不用多说,这些便是各个生产队集中起来的民兵队伍。
他们天不亮就出发,或是赶着马车丶或是乘坐小木船丶或是开着拖拉机,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合,赶在规定的时间前,全部抵达预定位置。
陈凡还没下车,一眼就看见卢家湾的旗帜迎风飘扬,掌旗的不是别人,正是治保主任兼民兵连长张文浩。
只不过,昨天陈凡看的名单上,卢家湾民兵连报上来的人数是100人,可随便看一眼,旗帜下那一片人可不止三百个。
好家夥,这是工厂停了工丶农田停了产,把青壮年拉了一大半过来?
这时张文浩也看见了他,立刻将旗帜舞得飞起。
其他生产队的一看,也不甘示弱,你们卢家湾有钱,一个个穿得人模狗样的,搞得跟正规军差不多,咱们确实比不过。
可比气势还能输了不成?
当即几十面红旗飞快舞动,紧接着,有人一声令下,各个队伍纷纷拉起了歌。
陈凡一看,不禁呵呵直笑,忍不住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斗志都很高啊。
希望待会儿拍戏的时候,连跑十几遍,还能有这麽好的精神。
今天是大场面,马佳佳和董正阳也在这里,见到陈凡,他们立刻和一位六十多岁丶穿着老旧军服的老人走了过来。
陈凡这时也看见了他们,快步迎了上去,远远地便伸出手,哈哈笑道,「梁部长,您怎麽亲自来啦。」
这位自然便是云湖地区的武装部梁部长。
如果只是地区部长,陈凡自然不会这麽客气,保持基本的礼仪尊重就行。
不过梁部长和肖烈文一样,是当年打过鬼子的老干部,这就不一样了。
梁部长也上前几步,握住陈凡的手,哈哈笑道,「今天可是几十年来,云湖第一场『大战』,我当然要到场凑个热闹。」
今天来凑热闹的人可不少,这时陈凡才看见,孤峰县的武装部曹部长正和肖烈文一起说着话,旁边还站着一群差不多年纪的老头儿。
看情况应该是各个生产队的领导们。
好家夥,这是集体出动看热闹?
该说不说,人家带着「家底」过来,什麽四连机炮丶榴弹炮都是小意思,陈凡还看见了好几门山炮。
这家伙,于情于理,都该亲自过去表示一下谢意。
于是他花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跟几十位老同志寒暄了一遍。
也就是他记忆力好,基本上一遍就能记住,否则连谁是谁都分不清楚。
好不容易客套完,他才借着工作顺利脱身,走到剧组所在的位置。
人还没走进去,况明义和边慧芳就迎了上来。
边慧芳手里拿着表格,脸上差点哭出来,看见陈凡就小声喊道,「导演导演,太可怕了,他们竟然来了六千多人,人来太多了!」
报两千五,预计三千,陈凡说按四千人的量做预算,结果来了六千多人?
这还怎麽弄啊?
陈凡两手叉腰,也感觉有点头晕。
还真看得起自己啊,要两三千,来六千多。
这是要打平安格勒战役的节奏?
好家夥,没想到咱也有当旅长的一天。
陈凡抹了把脸,看也不看边慧芳递过来的名单表,转而冲着况明义招招手,「剧本丶拍摄计划给我看看。」
接过况明义递来的资料,陈凡一边翻开,一边回忆在京城开会时,向八一厂某位前辈导演请教的乾货。
几分钟后,他便梳理清楚工作步骤。
将资料还给况明义,转身看向边慧芳,说道,「去,把各支民兵队伍的领头人叫过来。」
这些民兵各有归属,忽然间让他们接受别人的指挥,恐怕他们连往哪个方向冲锋都摸不清楚。所以必须通过各个治保主任丶民兵连长来指挥,让他们知道跟着谁走,打起仗来就简单了。
不去想那六千多人,只对着挑出来的三四十人,事情就好办很多。
人员聚齐之后,陈凡将他们都带进食堂,此时食堂大厅里面的一面墙壁上,赫然挂着一副「军事地图」。
其实就是预定战场拍摄区域的地形图。
陈凡站在最前面,三四十位民兵连长自觉地排成几列队伍,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看到这一幕,陈凡情不自禁地轻轻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民兵素质确实很离谱,比起正规军也没差多少,难怪有民兵能在西南战场上屡建奇功。
后世很多人有一个错觉,觉得在西南我们的对手其实并不强大,只是手段卑劣,才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其实不然,要知道他们可是将美军拖入泥潭的人,而且长期接受老苏和我方派出人员的教导,身兼两家之长,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整体部队战术素养,都不是一般的队伍所能比拟。
他们敢自称世界军事第二,虽然是有些夜郎自大,可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底气和原因。
而我们的民兵能在局部战场跟他们正面抗衡,就能看出有多强。
现在陈导演就要指挥这样一支队伍,打几场大大的「战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