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中药就得中国人赚钱,高价值的一顿(2 / 2)

「王所长这魄力,我记下了。但饭要一口一口吃,合作也得一桩一桩谈……我先跟张同志把黑龙江的事儿敲定,回头咱再细聊辽宁的全蝎和平贝母,如何?」

这话像是给王松泼了瓢温水,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偏生那「回头细聊」四个字勾得人心里发痒。

王松手还僵在半空,眼睁睁看着方言转身朝张岚点头:「张同志,走吧?」

张岚忍着笑,跟上方言。

路过王松身边时,脆生生道:

「王所长别急,好饭不怕晚嘛。」

两人刚走出食堂,屋里就炸开了锅。

李建国指着王松直乐:

「我说老王同志,你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刚才吃饭前还跟护犊子似的,这会儿倒恨不得把老周打包送过来?」

王松悻悻地收回手,在裤子上蹭了蹭汗,梗着脖子嘴硬:

「你懂个啥?这叫审时度势!没听方主任说吗?津村药业一个月赚的比咱三省一年加起来还多,再抱着老一套不放,等着喝西北风?」

正说着呢,方言又从外边走了进来。

刚好听到王松的话。

这下给王松整挺尴尬,不过方言像是没听到似的,说道:

「刚才忘了把东西给李所长了。」

说完他把苏悦给他的流程图递给了李建国。

李建国见方言还记得这事儿,赶紧拱手说道:

「哎呀,都说我来抄嘛,方主任费心了!」

方言摆摆手,混不在意然后就告辞了。

等方言再次离开,赵锡武慢悠悠地开口:

「王所长,你刚才说津村药业一个月赚的比三省一年还多,虽然方言有机会带你们走出一条路,不过我看你还是趁着这段时间,想下具体合作的事儿,想办法把想法落地才行。」

听到赵锡武这话,王松回过神来。

他连忙说道:

「赵院长说的是,光想没用,得拿出真东西来才行!」

说完他赶忙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本子,然后拿起自己的笔开始列举起来。

……

另外一边,方言和张岚去秘方研究所那边聊合作的事儿。

张岚的想法总结一下,和吉林那边做差异化,发挥他们黑龙江的优势。

具体方案是要方言他们定向采购丶派技术员驻教炮制。

方言要求必须经研究所立项丶国营药材公司中转,按照吉林那边的模式做就行了。

双方本来就是想着双赢的,所以也并没有向对外那般锱铢必较。

当然了,主要是方言在这块儿放的比较松,毕竟是张岚来求他,方言也没宰她。

很快他们初步的意向就谈好了,然后张岚对着方言说道:

「那按照规矩,我们是不是也该出是三个研究员?」

方言笑了笑说道:

「这个看你们自己,我不强求。」

张岚想了下说道:

「这样吧,为了表示诚意,我们派四个人过来!保证都是中药类的好手。」

「我马上去发电报给研究所。」

方言说道:

「四个会不会太多了?到时候你们研究所可别停转了。」

说完他顿了顿,讲道:

「这样吧,还是三个!」

方言算了下,其他两个人再各自叫三个,那就加起来就是十个人了,东三省直接占了十个人,三分之一的人都占了?到时候其他地方的人就要不了几个了,九个已经够多了,方言甚至还得给上头打个招呼才行。

准确的来说,方言只给他们准备了六个席位。

只不过出了广州,其他地方带人都不怎麽积极,方言才想着多点也无妨,反正可能其他地方都要出么蛾子。

张岚没想到方言居然还为自己考虑,刚才她说四个的时候,已经是咬牙了,准备就被方言敲竹杠,结果没想到方言说了只要三个。

这意思让她有些意外了。

接下来就是拟定合作的书面材料,到时候就像是吉林那边一样,需要和赵锡武个字才算是生效。

方言看着张岚一样一样的写好过后,一笔一划地在合作意向书的末尾签下自己名字。

方言看了后,对着张岚说道:

「那您这会儿去发电报,我们这边有设备,我就拿着这份意向书去找领导过目。」

张岚点了点头,然后方言让苏悦带她去给黑龙江那边发电报过去,他就去找赵锡武去了。

离开的时候,方言还把事情给曾路泉说了一下。

这可给曾路泉乐坏了,一顿饭功夫就谈这麽大个道地产区供应商来,不光是给药材直供,还能提供对应的药材专家?

好家夥,谈判天才!

让曾路泉不要这麽崇拜自己,方言就离开了。

等到了赵锡武的办公室里,这边王松已经在等着了。

方言没有理他,反倒是把手里的东西拿给了赵锡武过目,顺便还特别说了一些上面的内容。

听到张岚他们乐意提供的一些政策和药材上的便利,王松一时间有些挠头,他来之前也没想过这事儿,这麽大的决策张岚肯定是和研究所的还有当地管药材的领导谈了的,现在他就没办法做到张岚这个样子。

于是王松偷偷的把写好的东西往身后藏了藏。

这边方言看到他的小动作,也没戳破,和院长汇报完了之后,方言才对着王松问道:

「王所长您刚才吃完饭说的话,现在考虑的怎麽样了?」

「方主任……」王松咽了口唾沫,把笔记本往前推了推,声音透着点底气不足,「我这方案,可能还得再改改。」

方言接过后,扫了眼笔记本上的内容,基本都是一些比较一般的条件,他笑了笑没说话。

赵锡武却捻着胡须开口了:「王所长,黑龙江那边承诺,雪蛤油采收期由林场统一管控,参农按标准交货能多拿两成补贴,这可不是简单的药材供应,是把整个产业链的规矩立起来了。」

「你这个想半天就想了这些,你要不还是发个电报回去,或者和你们卫生局的同志聊一聊?」

王松尴尬的点点头说道:

「有些事儿我确实做不了住,本来想先把这个签了后面慢慢改的。」

「都是自己人嘛……」

赵锡武放下手里的搪瓷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响:

「王所长,自己人更得拿出实在章程。你以为张岚拍板给两成补贴是拍脑袋?那是人家来之前就想好的,你瞧瞧人家这些,订单丶深加工的利润丶还有参农的收入帐一笔笔算清楚了人家是带着政策来谈合作的。」

王松喉结动了动:「那……我现在就给渖阳打电话?」

「不急。」方言突然开口,把笔记本推回给他:

「你这方案里写『全蝎按六龄标准筛选』,可没说怎麽筛。是看尾节数还是体重?去年出口日本时,人家就是拿『未明确标准』压的价,咱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

他翻开黑龙江的合作意向书,指着其中一页:

「张同志把雪蛤油的泡发率丶水分含量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附上了老药工的鉴别口诀,这才是能落地的标准。你让人把手稿里的全蝎炮制法子摘出来,哪一步去泥沙丶哪一步脱水,都写成规范,这比空口说『保证质量』管用。」

王松说道:

「对六龄蝎的尾刺弧度有讲究,我这就加上去!」

赵锡武笑道:「政策可以慢慢谈,但专业上的东西不能含糊。你们渖阳药研所的药典标准,不就是靠一代代人攒数据攒出来的?把这股子较真劲儿用到合作上,比啥都强。」

王松「啪」地合上笔记本:「好,我这就回招待所打电话!让所里把标准弄一下,再让药材局的同志带上帐本过来,补贴多少丶怎麽筛蝎丶检测标准,咱一条条捋清楚,在大会前就给你们这里新方案!」

说罢,他起身抓着笔记本就往外走,风风火火的。

赵锡武看着他的背影,对程老笑道:「这火烧得差不多了。」

程老捻着胡须:「还是方言这法子管用,不催不逼,只点要害。这个人性子,就得用实打实的道理撬动。」

方言说道:「等东三省的合作都理顺了,咱就办个『道地药材标准展』,把人参丶全蝎丶雪蛤油的种植丶炮制丶检测全亮出来,让津村药业想模糊都模糊不了。」

吉林的参茸丶黑龙江的雪蛤油,还有王松未来得及完善的辽宁方案,像是三块拼图,就是方言能够拼凑出来的中医药材大后方,改开前的几个月,方言也算是办下一件大事儿了。

PS:更完这章晚点还有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