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不平静的夜
「传令下去,让前线将领自由发挥。
本侯不管他们怎麽打,反正要尽快突破敌人的阻击。」
李牧随即下令道。
敌军将领比预想中鸡贼,知道部署多道防线。
怎奈计划很完善,架不住执行的人不给力。
倘若负责阻击的部队,全是辽东军精锐,一道防线拖延几天时间完全没问题。
换成一群混编部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战报上内容写的很清楚,除了少许敌军负隅顽抗外,大部分叛军都选择了投降。
最先带头投降的,就是施家收编的京营士卒。
其中不少人手中的火铳,全程都没开过火,摆明是不想给施家卖命。
辽东军扩张速度太快了,施家光忙着收编士卒,忽视了军中内政建设。
普通士兵当兵吃粮不假,可不等于人家就没有思想。
尤其是在京师那种地方,每天接收各种形形色色的消息,再怎麽单纯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当下,「君臣为纲」的理念,早就深入人心。
连续弑君的施家,在外界眼中就是乱臣贼子。
连辽东军内部,都有人对施家不满,何况是京营子弟。
在辽东军势大的背景下,单纯只是这些,大家顶多也就在心里嘀咕几句。
可惜这次情况特殊,遇到了在军中威望最盛的李牧。
不想给施家卖命的京营士卒,见到局势不妙后,索性就顺势投了降。
这些降卒的去处,李牧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京营只是损失惨重,并没有团灭,还有几个团营在山东活动。
战后甄别之后,把人送过去给他们补充兵力,正好卖个人情。
……
「撤回了多少人?」
撤离到第二道防线后,施靖明关心的询问道。
这场阻击战,可谓是「开门红」,怎奈这个「红」是自家士卒用鲜血染红的。
损兵折将,他都认了,关键是没有完成预期。
残酷的现实证明,前面部署的防线,很难拖住敌军的步伐。
想要完成任命,必须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
具体怎麽办,一时间他还没有思路。
可甭管采取什麽措施,都需要人去执行。
「跟着我们一起过来的,大约有三百多人。
陆陆续续撤回来的士卒,还有五百多人。
主要是敌军追的太快,不然还能再收拢一些溃兵。」
中年将领云彦昌颤颤巍巍的汇报导。
一个满编镇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就被打的不足千人。
作为统兵将领,那是难辞其咎。
尽管具体指挥作战的是施靖明,可人家是施家核心,不可能出来背锅。
「怎麽才撤回这麽点儿人,你们是干什麽吃的?」
施靖明忍不住怒骂道。
对施靖明来说,只要完成了阻击任务,就算把几个镇都打光也可以接受。
可现在任务还没完成,就先报销了一个镇的兵力,这就超过了他的承受极限。
「大人,末将统领的兵马,本身多以新兵为主。
其中还混杂了收编的各路官军,那些人听到汉水侯的名字,就没了战心。
能够稳住部队,同敌军死战就已经非常不容易。
收到撤退命令时,部队都崩溃了,末将也无能为力。」
云彦昌急忙解释道。
不敢甩锅给上司,那就只能甩锅给下属。
反正说的都是事实,也不怕上官核查。
从辽东军起兵到现在,也不过半年时间,军队就从六万扩充到了六十馀万。
平均下来各部都扩充了十倍,许多将领都是赶鸭子上架,被动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晋升。
真实情况,比这还要严重。
辽东军最出名的还是骑兵,两万辽东铁骑发展到现在,也就扩充了几千人。
不是施家不想扩充骑兵,主要是骑兵先得要有优质战马,还有精通骑术的士兵和配套装备。
一人双马是最基本配置,骑兵的消耗是步兵的数倍。
抛开骑兵之后,步兵实际上在半年内扩充了十五倍。
这样的扩编速度,除了农民起义军之外,历史上再难找到类似案例。
「废物!」
骂了一句之后,施靖明被迫接受了现实。
内心深处,他却对自家的扩军政策,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辽东军确实发展壮大了,可这种壮大更像是纸面上的。
除了数量增加外,部队的组织管理训练,全部都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同他对阵的汉水侯,明明拥有更多的资源,都没有跟风扩军。
不光没有扩军,甚至整编的各省联军,也只是充当民夫用。
看似可用的兵力减少了,但正是因为兵少,指挥起来反而更加灵活。
觉察到问题,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
辽东军大肆扩充,实际上也是被逼出来的。
在夺取京师之后,没能传檄而定天下,让辽东军上下严重缺乏安全感。
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施家选择了扩编部队。
这一举动固然安抚了内部人心,同样也让辽东军变得大而不强。
不等施靖明采取下一步措施,轰鸣的炮火声再一次响起。
「三将军,敌军进攻啦!」
负责第二道防线的马志行上前汇报导。
从称呼上可以看出来,相较于云彦昌,他和施家的关系更加亲密。
只有施家嫡系和进入决策层的官员,才有资格称呼他为三将军。
事实上,施靖明现在的处境,也非常的尴尬。
入主京师之后,施家的同辈子弟,现在都已经加官进爵。
施靖明因为前期功劳大,早早拟定了封侯就等着回京走程序,结果遭遇了徐州之败。
光这也不算什麽,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不了下一次赢回来。
怎奈回到军中,他又捅了一个大篓子——逼死永宁帝。
哪怕被施家强行压下,可是为了安抚内部,他的加官进爵还是成了泡影。
以至于他这个统帅是总兵,下面的部将一样是总兵。
一个总兵带一群总兵打仗,这画面想想就知道有多尴尬。
「按照计划,节节抵抗,有序的阻击敌军。
甭管你怎麽打,第二道防线务必要守三天!」
收到施靖明的命令,马志行心里就想骂娘。
第一道防线,连三个时辰都没有顶住,到他这里一下子加码到了三天。
「末将得令!」
马志行强忍着不满接下了命令。
军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军令既然下达,那就只能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