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山城行VS新利帆(2 / 2)

檀锦程的堂弟,26岁的檀锦恩目前出任尉领出行副总经理一职,嘀嘀出事,网约车重启补贴大战那段时间,檀锦恩跟着尉领出行高德地图以及橙子集团一起参与业务,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像檀锦恩这样的九零后还有很多,尉来研究院那边也不少,论起人才储备,尉来是车企里最年轻的一家,一直以来檀锦程都比较羡慕美的集团在接班人人选上的选择。

美的可以说是国内接班最成功的企业,尉来的目标就是向美的学习。

「先回酒店吧,明天先去利帆科技,看看你的工作成果。」

对于经销商体系的改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传统的车企业是以4S店销量为主,目前悦驰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大致有1100家的4S店,另外还有一些下沉以及分销渠道。

这其中,属于悦驰汽车直营的门店不足5%,在话语权方面悦驰汽车就不如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尉来汽车了,燃油车,混合动力以及后续的纯电车型。

三者并行,未来的重心是在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但是4S店如果不配合那也不行,目前是以优惠推广为主,经销商能赚钱当然愿意配合,但是这种优惠肯定是无法持续的。

4S店的运营模式,在如今这种商业环境之下,也没有了以往的优势,例如尉来APP的全体系,实际上就影响了一些悦驰汽车线下4S店的生意。

但是这种影响哪怕是尉来自己不做,他们同样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因为其他的企业目前都是这种模式,包括BYD以及吉利,还有长城都在积极改造线下渠道。

除了要拿回一定话语权之外,悦驰汽车也要给经销商以及4S店想想办法,让他们积极参与转型,星河P1不愁订单,任何一家想有所作为的经销商或者是4S店,都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悦驰自己的直营店转型,就相对简单了,在一二线城市的商圈开设技术体验店,以50%车辆展示加上30%技术互动,如电池拆解模型等等,另外再加是20%的休憩区。

在服务上,给用户提供周末科技堂,普及汽车知识,直营店不以卖车为主,主要的还是品牌的形象展示。

而对于传统4S店的改造,檀锦程这一次也带来了方案,那就是强制要求经销商增设数位化先配区,大屏自动选装,实时渲染效果,还有透明车间直播。

这个直播不仅仅只是针对去年特殊时期成长起来的线上直播卖车,还包括用户可以通过APP查看车辆保养的全过程,把服务做到透明化,让用户更加的放心。

对于下沉市场,则主要采用的是灵活覆盖模式,采用展车加快闪店的模式,在三四线城市商场手短期驻点,降低渠道成本。

今年尉来总部还将组织多场针对于全体经销商的培训,提升销量顾问的技术以及话术,让一线销售更加的了解自己的车型,避免在推销车子的时候只讲优惠。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花十几万,几十万买一辆车子,有优惠他们肯定是开心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让用户理解他为什麽买这辆车子,为什麽选择这个品牌。

在使用过程当中,更加的了解自己的车子,在技术上多多少少能够知道一些,这样在售后服务过程当中,也能够避免一些误会。

檀锦程看不惯大嘴对于自动驾驶的宣传也是出于这一点,你倒是好,吹嘘起来管不住嘴,什麽可以放开方向盘,睡觉等等,但架不住有用户真相信啊。

出了事之后,作为最高负责人,顶多也就是挨几顿骂,道个歉,实际处理起来却都是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沟通成本。

企业的宣传是必要之举,但夸大甚至虚假式的宣传,除了伤害品牌之外,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时间久了用户不满意,基层工作人员同样也有怨言,也就谈不上什麽服务了。

第二天一早,檀锦程来到利帆汽车。

在去年年底完成整个重组的利帆汽车,现如今已经完全由尉来的团队接管,其在A股的上市公司主体也由原利帆股份改成了来利科技。

没有沿用利帆这个名字,也代表着檀锦程的态度,那就是可以接手利帆的资产以及盘活这些资产,但是利帆这个品牌今后不会再出现在汽车市场了。

不过出于当地的情感考虑,在公司新名字上,檀锦程还是保留了一个利字,来利科技这名字虽然俗气了点儿,但是也算喜庆,在A股这个神奇的市场,炒作公司名字的都有。

「说起来,咱们现在控制的上市公司也不少了,来利科技算是市值比较小的一家了。」

简约式,黑白配色的风格,曾纪祥在这边的办公室风格,一如尉来总部办公室。

在美股与港股,通过股权穿透,檀锦程先后控制有橙子集团,橙子直播,路特斯三家上市公司,在A股里有尉来股份,闪驰科技,八方电气以及改名之后的来利科技。

实际由檀锦程控制的上市公司平台,已经多达七家了,这七家融资平台构建起檀锦程的资本帝国。

来利科技在停牌之时,市值不过50亿,在尉来入主之后市值迎来了翻倍,目前市场约120亿元左右,比橙子直播市值多上那麽10几亿。

这两家上市公司,檀锦程的持股比例都不算高,重组之后的利帆是通过基金等等方式,由尉来科技与山城两江新区共同控制的,尉来科技持股为33%,而山城两江新区持股比例为20%。

而橙子直播这边,目前檀锦程通过多种渠道持有的股份比例,也不过2%,两家公司加起来约莫70亿左右的市值身家。

「有一个融资平台就够了,市值多少并不重要,反正我们也套现不了多少。」

新的利帆属于尉来体系,又不属于尉来体系,因此在融资方面还是比较依赖于当地以及上市公司平台的,尉来科技前期是注入一部分资金与资源,但也仅仅只是前期。

目前新利帆通过产业整合,已经全面放弃了燃油车而转向新能源汽车业务,除了经营充电桩业务之外,主要是负责给埃安系列生产汽车为主,定位的是网约车以及计程车B端市场。

在完成生产基地改造之后,新利帆已经全面恢复生产了,不过今年的产能比较有限,今年全年的产能也不过一万辆,考虑到工厂的规模,后续埃安Y车型将转至山城这边生产。

2019年利帆股份的财报,全年巨亏82亿元,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等等措施之下,利帆在2020年完成了扭亏为盈,实现5800万的净利润。

不过这仅仅只是财务层面,实际上新利帆在今年都是亏损的,去燃油化与去利帆化,至少是需要两年甚至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一点其实在营收上就有所表现,相比起2019年,2020年的利帆营收几乎腰斩,今年的营收也不会有太大增长。

「目前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把摩托车以及发动机业务给出售掉,拿到一部分现金来专注于新能源业务,老板你看看怎麽样。」

没有过多的寒暄,曾纪祥知道老板的时间很紧张,这一次山城之行也不会呆太长的时间。

「哦?卖掉?你们现在的营收主要来源于摩托车及发动机业务板块吧?」

接手利帆这个破产的企业,但檀锦程也不是冤大头,只输血不拿好处让尹家全身而退,总得让他们出点血才行,因此在谈判上让曾纪祥尽量的争取好处。

去年利帆的营收是37亿元,但是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的营收也就是一个零头,今年会增加一些,但也不会超过5亿元,而受益于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出口的上升,这两年利帆的摩托车出口业务收入还是不错的。

今年全年新利帆的摩托车销量预期是在60万辆左右,主要面向东南亚以及非洲等海外市场,没有摩托车业务,去年的利帆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家上市公司。

曾纪祥点了点头:「是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摩托车业务,每年也确实能赚到点钱,但是我们经营的话太分散精力了,所以我的想法是把这块业务出售掉。」

除了分散精力之外,曾纪祥认为目前因为特殊情况的原因,摩托车出口业务算是一个阶段性的高位,在不想做的情况下,此时出售对于公司是有利的。

按照去年的营收,新利帆摩托车以及发动机业务合理估值是在15亿元至25亿元之间,若是海外出口下滑,则需要下调20%左右。

与其赌一个未来,倒不如在高估值的背景下把摩托车业务给出售掉,在曾纪祥看来,这种边缘化的业务,又缺乏技术壁垒,很容易被隆鑫,宗申,大长江等等公司挤压。

「行吧,你要卖就卖掉吧,由你们自己决定,跟两江新区沟通好就行。」

在看过具体财务数据之后,檀锦程也同意了出售的想法,以低端代步车为主的利帆摩托,实际也就是个营收好看,净利润少得可怜。

钱挣得少不说,还浪费精力,尉来确实没有必要再玩这种低端制造了。

「只不过你打算卖给谁?我先说好啊,闪驰科技是不会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