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李寨主讲格物致知,众书生悟知行合一(2 / 2)

李寒笑一笑,用剑尖在滩涂上划出一道道银痕,泥屑飞溅处,竟是用楷书刻出的"知行"二字。

束发青年死死盯着石上刻痕,喉结上下滚动:"依足下之见,这'知'与'行'……”

"譬如医者!"若只背诵《千金方》而不敢尝百草,纵能倒背《黄帝内经》,可能医得眼前寒热?黄连可清热燥湿,但需佐以甘草调和——这便是行出来的真知!神农尝百草,便是践行啊!"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阳明在几百年後的宝贵精神食粮,叫李寒笑在这个时代先弄出来了……

"当年孔圣周游列国是坐而论道么?不是,而是真的去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啊!"

束发青年突然跪坐於地,十指深深插入泥土:"可……可圣贤书说……"

"圣贤书亦是人写的!"

李寒笑收剑入鞘的铮鸣惊了他,"禹王若只读禅让之书,何来疏通九河?诸葛若只读兵法,焉能造出木牛流马?"

他解下腰间玉带扣,解下那枚青铜尺,"此物乃是我家祖上秦蜀郡太守李冰量水之尺,若无日夜奔波,他父子二人然後造的出都江堰,将成都变成天府之国呢?你们真的践行了,知行合一了,便知什麽才是真正的圣贤之道!"

虽然双方立场不同,但是在李寒笑眼里,他们不是张仲熊口里的废物,他们这些年轻的读书人,朝气蓬勃,就像是初升的太阳,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着无限的可能,这世界是自己的,也是他们的。

“他张仲熊说你们一无是处,是废物,我不这麽看,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世界是属於年轻人的,你们都是年轻人,我也比你们打不了多少,年轻人,朝气蓬破,便如初升之红日一般,正在兴旺时期,前途不可限量,而希望也就寄托在你们身上,百姓安居,国家安定,就看你们该怎麽去做,怎麽做对了!”

李寒笑对着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信里面简直是感慨万分,一代年轻人就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这一点任什麽时候都不会变。

像是类似的话,他幼师也听过,也有人说他们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把他们当做废物。

但也有一位……他,他说过,他把李寒笑他们,当做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说,世界是你们的……

虽然那已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了……但是李寒笑依旧记忆犹新……

不被认可的年轻人们,就像是眼前的这些书生,受够了冷言冷语,但你如果说他们是太阳……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啊!

“你说……你说我们是……”

那些书生里面已经有人泣不成声,朝廷官府说他们是废物,弃之如敝履,土匪强盗却说他们是国之未来……

天啊,这不是他们疯了,就是这个世界实在是错了!

大错特错了!

更何况中国自古以来,都流行的是打压式教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他们干得再漂亮也不可能得到认可和嘉奖。

说实话,这当真是他们这些人活了一辈子第一次听到有人在认可他们,在夸奖他们……

此情此景,情何以堪啊!

“君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其蕴含之哲理,已然不亚於圣人,又,又,又如此看得起我们……君这等人物为盗,真国家之损也……”

领头的书生“哇”的一声直接哭了起来。

“别人看不起你们,你们自己当然不能看不起你们自己了!”

“要我说,你们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李寒笑在给予他们肯定的时候,并且引用了《少年中国说》中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来激励他们。

《少年中国说》,虽然与当下流行的文体大为不同,但是其朗朗上口,激励人心的程度简直不可忽视!

李寒笑看着眼前的书生们,说道,"我想还纳闷打个赌,你们留在我的山上,真的去知行合一一个月,一个月後,你们保证你们会看见被兼并的土地如何重归农户,会参与编纂我水泊梁山真正记录民瘼的《水泊志》——到那时若仍觉李某是贼,我梁山泊配不上替天行道四个字,我亲自驾船送诸位回济州考功名!"

“但若是你们在我山上,真的看到我是在为民而战,我要你们弃暗投明,转投我水泊梁山,也许比起说之乎者也的老夫子,教学我是差了点,但是我可以让你们学到不一样的绝学!”

李寒笑笑着看着眼前的这些年轻人,“怎麽样,敢不敢试试,害怕我杀了你们?”

“不,君是不亚於古代圣贤的当代宗师,我等自然敬服了,愿意与君定约,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李寒笑这边算是和这些书生订好了约定了。

而他们则是十分的兴奋,从他们读书开始,一直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路,眼前更是只有一条路。

现在则是看到了还有一条从未见过也从未了解过的路——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鸭嘴滩上响起参差不齐的诵声,渐渐汇成洪流:"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初升的朝阳照在这些还在仔细品味着方才听过《少年中国说》的书生脸上,而"替天行道"大旗正在风中舒展,似乎找到了一群合适的接班人。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 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 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 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 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