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方嘛本来我的意思让他们放在浦东张江高科园区,可他们说想回杭州,两人老家都在浙省,离家近,说杭州的创业气氛也好。」
看来和历史上一样啊。
「就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做,宇树科技和达疆一样,我们基本上算是财务投资,不参与具体运营。」
白藕点点头。
「好啦,不聊工作。」方青叶夹了一口雪里蕻:「白藕,明天你有什麽安排?」
「明天中午,全莎莎约我去逛街。」
全莎莎是白藕上研究生的同学,也在申城工作,前年嫁给一个富二代,生活很富足。
「去吧去吧,我在家抱娃,让妈也休息下。」方青叶说道。
就在方青叶一家人吃完饭聊着宇树科技的时候,王幸幸和陈力也在聊自己将要创立的公司,不过他们在杭州。
杭州的冬夜,湿冷刺骨。武林广场边一家烟火缭绕的桐乡煲店玻璃上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王幸幸和陈力坐在角落里,面前的小煤气灶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明虾煲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旁边摆着两壶温热的绍兴黄酒。
几杯黄酒下肚,一股暖意从胃里扩散开来,王幸幸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脸上因为酒意和兴奋泛着红光:「老陈,这下总算……有点像样子了。最起码,招人的底气是有了。」
陈力扶了扶被热气熏得有些模糊的眼镜,接过话头,语气变得具体而明确:「对,核心团队必须马上搭起来。机械/电路这边,我第一个想到是谢展。」
「我师兄啊。」王幸幸笑起来:「我也想到他,和我一个实验室干过听说他现在申城电器集团工作?」
「对!把他挖过来!我们给他股份!」陈力也是底气十足。
「还有和你在学校机器人战队成员孟天一,那小子也牛,现在在申城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
「那就他了!」王幸幸点头:「控制算法那块,必须得从大疆挖一个过来。他们做过成熟产品的飞控,对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比我们光搞理论的要深得多。我想和我共事过李工,他对动力学控制很有想法,挺牛逼的,说不定愿意出来搏一把。」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初具规模丶能力互补的团队。
「办公地点也得尽快定,不然人都招来了没地方坐。」陈力点点头,给两人的杯里续上黄酒。
「明天我就先联系谢展和孟天一。你探探李工的口风。先把技术核心稳住,我们才能放开手脚。」
窗外是杭州寒冷的夜色,但这个小店里规划未来的火热氛围仿佛自成一格。
话题从具体的人选,又稍稍飘向了更远的地方。王幸幸望着窗外:「等团队齐整了,第一个小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机器狗,能稳稳当当地在西湖边跑起来。」
「遛狗?!」
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看着,2015年已经过去。这一年,国内金融与网际网路在冰与火中剧烈碰撞。
A股市场从盛夏狂欢急速跌入寒冬,千股涨跌的奇观让无数人经历财富过山车。央行五次降息降准的「水」漫向市场,而「网际网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点燃创业激情。
行动支付战火燎原,红包大战让手机变成新钱包;P2P平台在野蛮生长中暗藏雷暴,e租宝事件的巨响敲醒了盲目狂欢。滴滴快的合并重塑出行江湖,以饿了麽为代表的外卖企业开始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资本寒冬与创业热潮交织,监管收紧与模式创新并行。站在年关回望,所有喧嚣都指向同一个真相:狂飙的时代正在重新制定规则,而2015年,正是拐点的开始。
作为重生者的方青叶看的更加清楚,在大势面前,个人也是无能为力,不过这两天不想想这些过于宏大的命题,在想自己个人一件事。
夏荷带着女儿青青从美国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