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混乱,他们的力量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最终,宋军也只能保证,靠近城墙的那片区域不乱。
对于金上京城失守,完颜吴乞买深为自责。他觉得自己太无能,辜负了兄长完颜阿骨打的重托与厚望。
完颜撒改丶完颜宗干丶完颜宗翰丶完颜宗望等人因为没能逃出城或是没能打过宋军,最终也都回到了皇城,来见完颜吴乞买。
完颜宗翰说:「今宋军仅得外城城垣,内城诸门皆闭。城中尚留军民二十万,臣愿率之与敌巷战,以死固守城郭。伏惟谙班勃极烈速降明诏,遍谕全城生民,咸赴东华门外受兵甲,共御强敌丶以卫家国。」
事已至此,完颜吴乞买只好点头答应。
傍晚,完颜吴乞买与完颜撒改丶完颜宗干丶完颜宗翰丶完颜宗望等人登上门楼。
百姓闻讯,来者如云,哭泣之声,震天动地。
完颜吴乞买令人宣诏,接着将大量兵器纷纷掷于门楼下,让百姓上前领取。
只是,金国的青壮全都跟完颜阿骨打南下去与大宋交战了,金上京城中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给他们兵器,他们也没什麽战力。
这谁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所以,真心想跟宋军巷战的金人百姓并不多。
关键,这防御设施最齐全的外城都已经被宋军给攻占了,剩下这防御设施一般的内城,怎麽可能抵挡得住宋军的攻打?
而且,如狼似虎的金军都打不过宋军,被宋军打得节节败退,他们这些失去了外城和军队保护的老弱妇孺,能有什麽斗志?
人就是这麽现实。很多金人在拿到兵器后没多久,就将兵器扔了。
由于外城的很多金人都被赶进了内城,使得此时内城的人口很密集,就好像哪哪都有人,到处都是人声鼎沸,人人惴惴不安。上至完颜吴乞买,下到普通军民,全都担心宋军洗城,都在想怎麽才能逃过这场浩劫。
也不怪金人如此担心,实在是,他们攻占了别的城池,比如当初攻占了辽国的城池,时不时的就屠城。
退一步说,就算不屠城,他们也必然会对该城进行洗劫。
金人很擅长掠夺,通常情况下,他们在打下一座城池了之后,会将这座城池划分成几个区域,由女真人抢夺最富裕的区域,次之由契丹人丶奚人来掠夺,再次之由汉儿阻卜丶室韦等族来掠夺。
好吧。
在这个时代,不仅金人打下城池后喜欢掠夺,很多宋军将士也喜欢干这种事。
在这个时代的将士看来,城垣既破,城池已非疆土,而是血汗换来的「犒赏之地」。
于他们而言,屠城劫掠并非暴行,而是乱世中默认的「军规」刀光剑影里搏命,所求不过是城中财帛丶粮食与人口,既能填补久欠的军饷,也能为远方妻儿攒下活命的资本。
这念头如野草般在军营中疯长,成了支撑他们踏过尸山血海的精神支柱。
若主帅此时颁下禁令,严禁屠城,无异于斩断将士们的「财路」,甚至是「生活」。
军营中即刻会响起怨恐之声,往日并肩作战的同袍,眼神渐生戾气。
更甚者,若将领强行弹压,轻则兵士消极怠战,守城时故意拖延丶攻城时畏缩不前;
重则激起兵变。手持利刃的将士会聚集在营前,要求主帅收回成命,若主帅固执己见,便可能有人振臂一呼,乱兵冲进军帐,轻则夺印夺权,重则刀剑相向。
毕竟在乱世兵卒心中,「跟着将军能活命丶能得财」才是根本,一旦这根基动摇,所谓的军纪与忠诚,便会在求利丶求生的本能面前土崩瓦解。
这般困局,并非将帅无能,而是乱世之下的生存逻辑使然一一兵士以命换利,将领以利稳兵,屠城的禁令虽合道义,却与这残酷的逻辑背道而驰,最终只能陷入「禁则兵变,纵则涂炭」的两难境地。
这天晚上,也有不少悍勇的金人,想要夺门杀出去。
可这些金人,无一例外,全都被宋军给打了回去。
混乱一直持续到了天亮,才渐渐停止。
而早在半夜二更时,完颜吴乞买就已经亲自写下了一份手札,宣召金国的一众大臣紧急入宫,开会商量。
过了好长时间,才有十几个留守的金国大臣和女真元老先后来到皇宫中。
完颜吴乞买与他们一同步行,来到合门阁中开会商议。
商量不久,完颜吴乞买便接受了完颜宗磐的建议,派完颜宗磐和户部尚书徒单野出城,去外城宋军中打探一下大宋方面的真实意图。
临出发之前,完颜吴乞买和完颜撒改都对完颜宗磐和徒单野说:「切皆以全活生灵为主。」
因为此时内城的城门已经关闭,完颜宗磐和徒单野只好缒城而下。
刚刚经历了战火的外城,残垣断壁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昨夜激战的痕迹触目皆是。烧毁的屋舍仍冒着缕缕黑烟,焦糊味混杂着血腥气弥漫在空气中,碎石瓦砾间散落着断裂的兵器与残缺的旌旗。偶有未熄的火星在断木上明灭,寂静的街巷里,只有风卷着灰烬掠过,再无往日人声鼎沸的模样。
完颜宗磐和徒单野深一脚丶浅一脚地从这废墟中走向了宋军军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