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没有便宜的晶片,比如NEC自己就有,价格比德州仪器便宜了20%左右。
但罗恩不敢用啊,他们本就在挖NEC的根,对方反手把晶片一卡,那还玩个屁。
所以当初在设计时,他就和华子关照。晶片一定要选欧美的,不能被NEC抓到把柄。
这不,代价就来了,成本太高。
4600卢比的硬体成本,想要不亏本,售价至少在6000卢比。
如诺基亚丶摩托罗拉等进口品牌,它们的定价往往在1.5万卢比以上,净利润率能达到恐怖的30%-40%。
手机已经成为当前利润率最高的电子产品,前提是自主可控。
苏尔的手机要想达到那种程度,那得卖1万-1.2万卢比。
说实话这个价格在进口货面前,没什麽竞争力。
不仅贵,技术还落后一大截。
他们卖的是低端功能机,人家卖的是最新技术产品,加了很多功能。
性价比太低,且不能提供额外的情绪价值。
能掏得起上万卢比买手机的人,不介意多加一点,买国外牌子。
「市场部核算后,认为定什麽价格合适?」
「8000卢比,否则很难有市场。」
罗恩叹了口气,他现在也尝到了东大同行的痛苦。
想要市场,那就不能保证利润率,只能薄利多销。
他做手机的初衷,就是想尽快扩大移动用户的规模,这样印度移动丶金翅鸟丶苏尔电器都会搭上顺风车,迅猛发展。
所以手机定价不能太高,否则没人买得起,后面的都是空谈。
8000卢比,对普通人来说依旧太贵。
结果苏尔电器赚的钱也没多少,只有两千卢比。跟VCD差不多,还没部分彩色电视机的利润高。
这就是卡脖子的痛苦,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中。
「先按照这个价格做,不管怎麽说要先把我们的手机产品推出来。」
「是,老板。」
竖棋很重要,赚不赚钱,好不好另说,东西得有。
「如果批量生产后,成本压下来,我们就降价。我的理想目标是六千卢比,这个价位才适合现在的白领阶层。」
「老板,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主要成本在晶片上。」阿希什有些为难。
手机如果有明显幅度的降价,那必定是晶片的原因。
但是这个话语权不在他们手上,其他零件本地化后也压不到这种程度。
「我知道,我们尽力而为,能降一点是一点.」罗恩手指轻敲桌面。
8000卢比的价格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尽管这对比进口货已经便宜了差不多一半。
按照常理来说,一件商品有价格腰斩的替代品出现,必然会出现热销潮流。
只是这一点在印度很难复现,它的情况很特殊。
原因就是贫富差距过大!
富人富到流油,穷人穷到无立锥之地。
两三万卢比对上层人士来说洒洒水,他们根本不在乎。
砍掉一半后,上万卢比依旧是普通人不可跨越的鸿沟。
金字塔的塔尖太高,削掉一截,芸芸众生还是够不着。
孟买现在大多数白领的薪资也就六七千卢比,少数能接近一万。
苏尔手机如果卖8000卢比,可能只有小半白领会买单。
不过这已经是进步,至少手机不会再是大老板和精英阶层的特权产物。
奢饰品的市场盘子才多大,苏尔电器还是适合走性价比路线。
真正利润丰厚的企业,都是能够从普通人身上赚钱。
消费基数就不一样,形成规模效应后更了不得。
可惜6000卢比是道坎,这是个大多数白领都能接受的价格。
苏尔电器只要抓住这部分人群,那就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印度移动的市场也能跟着盘活。
这是一整盘棋,牵扯甚大。
「想要量产的话,需要多久?」
「设计上的细节还要再打磨一下,内部生产线的配套也需要时间,最快到年中才能上市。」
「先按照这个计划走,苏尔手机今年必须上市。」
「是。」阿希什点头。
「我还想再谈谈晶片的事。」这句话罗恩是对东大团队说的。
「苏尔先生,您的意思是」对方领头的是个姓余的,嘴比较大。
他今年开始负责华子无线产品事业部,GSM基站就是他在主导推动商用化落地。
因为有孟买这里提前大半年的实战经验,华子在东大国内的商用化脚步,明显快了许多。
据说他们内部已经在研发3G技术,甚至现在都参与了3G国际标准的制定。
就研发实力而言,确实超过苏尔电器太多。
这也是罗恩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的原因,借鸡生蛋的把戏,很好用。
「你们对手机晶片感兴趣吗?」罗恩暗戳戳的诱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