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红男绿女,十里红妆(2 / 2)

自己做诗是不可能,没那份功底,或者说是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同。

可他能做文学界的搬运工,前提是应时应景。

过了一会,终于是有了合适的。

他迈步来到门前,再度郎声念诗。

「宝鸭香消烛影低,被翻红浪梦魂迷。」

「来朝共把鸳鸯带,认取同心结子齐。」

看热闹的赵匡胤等人,顿时起哄,哄然大笑。

这首诗在这个时代来说,就是带着俗气,过于直白。

不过却是很符合武人的身份。

粗鄙好色嘛屋内也是响起了一片笑骂声。

「姑爷这是等急了。」

有符彦卿的妾侍笑言「急着要被翻红浪。」

去过海边的朋友都知道,海浪是一波接一波,律动节奏连绵不绝。

被子如同海浪一般有节奏的抖动,经历过的人的都懂。

之前接受过婚前教导,看过会动木偶与插画图的新娘子红了脸。

虽说俗了些,可的确是姑爷自己做的诗。

单单是这一项,就远超绝大部的武夫们。

盖上了盖头,终于是到了出门的时候。

盖头很早就出现了。

汉末时期天下大乱,女子出嫁经常遭遇劫掠。

为此用纱巾蒙头,避免容颜被贼人看上掠走,就成了盖头的雏形。

多年下来,尤其是历次战乱之后,已经成为了婚俗普遍使用的重要环节。

房门打开,女眷们簇拥着新娘子走了出来,

一身深绿色的花钗礼衣,与一身摄盛红袍的林道,可谓是相得益彰。

这就是自唐以来传承下来的红男绿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

像是这个时代的红男绿女,满清时期的男女皆红,乃至于现代世界的黑白配。

哪怕是黑白配,也是古已有之。

商周时期就是黑中带红,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流行白色嫁衣。

这种事情看时代环境与流行环境,无需过于在意。

边上举着团扇半遮面的小姨子,好奇打量着林道。

她二姐早早就派人去偷看过林道,回报的时候自然是说的极好。

可源于这个时代对武人的普遍印象,姐妹俩心底是不信的。

毕竟能当上将军的武夫,大多形象上都是满脸横肉,脑袋大脖子粗,无腰挺肚似孕妇,胳膊壮的能跑马,大腿粗的赛象腿。

这不是污蔑,是这个时代的武人,大都就是这等形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上战场需要的是持久力,动辄打个半天的仗,需要有大量脂肪提供足够的持久力。

所以身强体壮,满肚子的脂肪才是武人们的标配。

那些健身房出来的看似一身肌肉,可上了战场分分钟就得趴下。

光有肉没用。

影视剧里的小白脸们,就更别说了。

那细骼膊细腿的,让人怀疑能否举起的起兵器来。

可林道不同。

他身高体壮却不胖,而是真正意义上匀称结实,身体里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

长期身处高位,气宇不凡。

面容硬朗坚毅,线条分明,是这个时代女性最喜欢的那种形象。

能在乱世之中,给她们足够安全感的形象。

换做蹦蹦跳跳打篮球的吃桃桃们过来,喜欢他们的不会是女子,只会是有着特殊喜好之人。

其实哪怕是在现代世界里,数十年前这种人也无人喜欢,通常都被称之为。

二椅子林道的身形气度乃至于容貌,都是极为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团扇遮挡了半张脸的小姨子,俏脸微红的盯着看了又看。

这一刻,她有些艳羡二姐了。

出身于武人之家的女子,命运基本上都是嫁给武人。

而这个时代武人粗犷的形象,粗鲁的言行,更是早已深入人心。

哪怕是这个时代的女子,都只能是硬着头忍气吞声。

换做抱着谈恋爱心思来的穿越女,不出三天就得被家暴揍死。

死于口无遮拦。

爆竹声里啪啦的响起。

这个时候的爆竹,是真的爆竹。

黑火药什麽的,都是装在竹节里的,因此被称为爆竹。

出门,上轿,起行。

敲锣打鼓声中,一百多抬绑着红绸的嫁妆,也随之启程。

而这,就是十里红妆。

红,指的是绑在箱子等物件上的红绸,意为喜庆。

妆,则是妆,是嫁妆。

十里地肯定是虚词,用以形容数量足够多。

这是彰显娘家底气。

这些嫁妆种类繁多。

有闷户橱,被褥,锅碗瓢盆,千工拔步床等生活用品。

有金银铜钱,田产商铺地契,头面首饰,绫罗绸缎乃至于斗鬟仆役。

最让可意外的是,最后压阵的竟然是一口棺材。

这是娘家为出嫁的女疆准备的。

表明女疆从生到死皆由娘家负担,无需夫家置办后事。

这些,才是嫁妆真正的本意,有个强大的娘家作为靠山。

那些嫁妆只给两床被子的,什麽争不用多说。

不是嫁女疆,是卖女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