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自己蠢没关系,把别人也当傻子?陈(1 / 2)

第691章 自己蠢没关系,把别人也当傻子?陈延森:你够资格吗?

沪城,国际会议中心入口处。

格罗方德CEO桑杰一见到陈延森,立即换上满脸笑容,快步迎了上去。

「陈总,终于见面了,我是格罗方德的桑杰。」

在助理与保镖的陪同下,桑杰走到距离陈延森两米左右的地方,笑吟吟地打着招呼。

「桑杰先生,幸会!也感谢格罗方德对天工科技的支持。」

陈延森撇开媒体,向前迈了一步,主动伸出右手,与桑杰握在了一起。

「我也得感谢天工科技愿意把一部分的晶片代工订单交给格罗方德,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不应该让湾积电一家独大。」

桑杰意味深长地说道。

他是个职业经理人,更看重公司利益,而非北美半导体的整体战略。

每个人在宏观和微观的叙事角度下,内心都有不同的想法。

格罗方德在晶片制造行业,也算是头部企业,只不过在规模上,不及湾积电罢了。

然而,谁不想进步呢?

桑杰也想提升公司营收,在14纳米的工艺制程节点之前,实现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的反超。

因此,与星源科技合作是他最好的选择。

「桑杰先生看得很透彻,湾积电吃得太多,对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陈延森松开手,目光扫过不远处仍在拍照的媒体,轻笑着说道。

晶片代工业务的市场太大了,湾积电一年营收1500亿,而格罗方德是260亿,连对方的零头都不到。

桑杰听到陈延森的话,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几分,他轻轻点头,不由地感慨道:「湾积电凭藉技术优势和产能规模,几乎垄断了高端晶片代工市场,这对其他企业来说,生存空间被压缩得太厉害。

就拿A8处理器来说,湾积电拿下了全部订单,格罗方德想争取一部分订单,用来完善20纳米制程的生产工艺,都找不到机会。」

说白了,大家的目标一致,乾的就是湾积电。

晶片代工环节的蛋糕就这麽大,湾积电吃了一大半,让联华电子丶格罗方德和山星在后面捡剩饭,这特麽谁能一直忍下去?

所以当星源科技和天工科技蹦出来搅局后,别人看到的是危机,桑杰看见的却是时机——一个能重新划分市场利益的机会。

要知道,格罗方德已经连亏三年了, 2011年底累计赤字达到11.2亿美币,2013年净亏损9亿美币,2014年净亏损达到15亿美币。

连续的巨亏使它在资金投入上受到限制,难以像湾积电那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先进位程的研发丶设备更新以及产能扩张,从而影响了工艺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

甚至连14纳米的FinFET制程技术,都是从山星手里花费重金购买的。

「等峰会结束,我们再详谈,天工 B系列近期规划了一款新产品,该产品将采用20纳米制程工艺。

倘若格罗方德在良品率丶代工费用两方面均能达到天工科技的合作要求,我完全可以考虑把这款产品的代工业务交给格罗方德。」

陈延森不紧不慢地说道。

「多谢陈总。」桑杰听后,看向陈延森的眼神就更加热切了。

两人握手寒暄的场景,被来自海内外的记者清晰记录在镜头中。

快门声在两人身侧此起彼伏!

《国民日报》的记者忍不住地高声提问:「陈总!您刚才提到天工 B系列的新产品或将采用20纳米制程,是否意味着天工科技将正式放弃与湾积电的合作,转向格罗方德?」

提问声刚落,馀下的媒体纷纷将话筒对准陈延森,闪光灯再次密集亮起,将两人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桑杰站在一旁,脸上依旧挂着微笑,却悄悄调整了站姿,将更多的镜头空间留给了陈延森。

「天工科技与格罗方德确实有意向在新产品上展开合作,但放弃与湾积电合作的说法并不准确。

一家成熟的晶片设计公司,通常都会采用多元化的供应链,以确保产能的稳定性,目前我们并没有取消与湾积电合作的策略,如果有,那也是因为湾积电在良品率丶产能丶代工价格和交货速度上,无法满足天工科技的需求。」

陈延森稍稍抬手,示意记者稍安勿躁,随后轻描淡写地说道。

天工科技将继续维持当前的运营策略,同时推进自营与代工两条路线,以此保障星源科技的研发动力与技术活性。

毕竟,若将所有订单都交给星源科技,对方难免会滋生惰性,进而丧失进取之心。

而持续与湾积电丶联华电子丶格罗方德保持合作,相当于为星源科技引入外部竞争,以此推动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这就好比马文腾明明可以用QQ团队去孵化微信,却非得设了一个独立事业部的原因。

核心都是通过竞争避免内部停滞,激发创新活力。

陈延森顿了顿又说:「至于和格罗方德的交流,主要是为了拓展合作渠道,正如我刚才所说,湾积电在晶片代工市场的份额过高,不利于行业供应链的稳定。

天工科技愿意与包括格罗方德在内的更多优质代工厂合作,一方面能够保障自身产能供应的多样性,避免因单一合作方出现问题而影响产品交付。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良性竞争,推动整个半导体代工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这对国内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这番话既没有否定与湾积电的合作,又明确了与格罗方德合作的战略意图,不仅展现了企业的务实态度,还体现了行业责任感。

论起说空话丶吹大话的本事,陈延森同样是一把好手。

「那请问桑杰先生,格罗方德连续三年亏损,此次若能拿下天工 B系列的订单,是否能扭转亏损局面?为满足天工科技的生产需求,格罗方德在产能和技术上还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投入?」

一名《EE Times》的记者立刻追问道。

桑杰闻言,不禁在心里暗啐了一声。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格罗方德亏钱怎麽了?

我在淡马锡投建了一座大型晶圆厂,完成了8寸厂到12寸厂的升级,又在14纳米制程工艺上砸了大价钱,这些事你们怎么半句都不提?

可《EE Times》是北美电子工程领域的知名媒体,影响力不容小觑。

桑杰虽想骂人,但他也只能微笑着回答:「盈利暂时并非格罗方德的第一优先级,掌握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当然,我们也在通过优化产线丶降低成本等途径调整经营策略,天工 B系列的订单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若能成功合作,除了能带来稳定的营收支撑外,还能帮助我们积累20纳米制程的生产经验,为后续拓展更多客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