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选址很重要。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车,在天黑之前三人抵达了电白一家宾馆。
陈正旭安排过来负责采购水东芥的张强已经订好了房间。
「陈总,先去吃饭,菜我已经让饭店在做了。」
「好,先填饱肚子。」
到了饭店,吃了点东西后,陈家志才问了问水东芥采购的事。
张强叹道:「彭村专门种芥菜的人还是太少了,因为我们给的价格不错,当地有些人把规格稍微偏小的芥菜都提前割了。」
情况和陈正旭说的一样,就是单纯的没菜。
陈家志又问道:「你感觉在彭村租地好不好租?」
张强:「应该可行吧,当地青壮外出打工的也比较多~」
陈家志:「也不能完全拿这个当为判断依据,出去打工的人有,愿意留在家乡种地的人也不少。」
然而,事实证明陈家志有点多虑了。
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
而彭村又比较靠近城区,放在二三十年后可能农田都被开发了,想吃上最正宗的水东芥菜都没了可能。
所以,当地的村民对把地租出去的接受程度还比较高。
在给出了足够高的地租,历经半个月协商后,他顺利的在彭村租下了300亩地。
甚至离春节都还有半个月时间。
不过对于租地专门种芥菜这一行为,当地呈现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一派不太看好。
第二种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另一派则是非常支持,致力于对彭村芥菜品种进行筛选的尤飞便是其一。
还有个人便是当地的村干部杜建峰。
在说服两人时,陈家志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对杜建峰许之以利,给了较高的地租,并且租金会先拨到村委帐户,再发给村民,其中会有操作空间。
而对偏向技术的尤飞等人,陈家志重点放在了画饼上。
声称会让彭村芥菜扬名珠三角,带动村里的芥菜产业发展,推广当地的芥菜种子。
为了让这块饼有说服力,他还特意让黄建远和香江的夏有车跑了一趟。
同时在更高层面也引起了些关注,不过也仅此而已。
毕竟也只是300亩的投资。
甚至某些人还传出了种芥菜没有前途,应该继续推进南菜北运蔬菜基地的建设等等言论。
即使村干部和村民,也更多是看在租金和务工收入上。
对让水东芥扬名珠三角只当成是吹牛逼。
不过这些都已成了过去式。
随着一阵阵爆竹声响,水东芥菜基地的开工仪式也落下了帷幕。
村干部杜建峰握手道:「陈老板,恭喜恭喜,开工大吉。」
陈家志笑道:「杜书记,还得多亏了你,不然也没这麽快就能开工。」
杜建峰:「我也是希望早日看到彭村芥菜扬名珠三角!」
「哈哈,会有这一天的。」
陈家志对此坚信不疑。
而杜建峰则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
彭村芥菜存在年份也不短了,在口感上虽有独特之处,当地人也爱吃。
然而,大多是在茂名本地售卖。
偶尔也会有人拉到湛江,广州等地应该还未有销售记录。
相比北运的冬种菜,彭村芥菜的生产和销售量都很小。
扬名珠三角,哈哈,年轻人太过于想当然了。
杜建峰打了个招呼就率先离去,村主任吴为民紧随其后,「陈总,如果还需要更多的地,可以来找我,还有不少村民感兴趣。」
「好的,吴主任,你慢走。」
等人都走完后,夏有车有些愤慨。
「陈总,这是把人当凯子了呀,砸了不少钱进去吧?」
陈家志点了支烟,「想尽快把地拿到手,不花点钱怎麽办得到呢。」
半个月拿了300亩地,除了租金,少不了要赔偿些青苗费。
好在大部分冬早蔬菜都到了收尾期,青苗费也不多。
「我是觉得值。」黄建远笑道:「夏总,你没尝过这里的芥菜,不知道味道有多好,解油腻更是一绝!」
夏有车道:「有那麽好吗?」
黄建远:「反正你要尝了,肯定会找陈总麻烦,才300亩地,那点芥菜还不够你塞牙缝!」
夏有车揶揄的看着黄建远,你丫还挺会吹牛逼。
他这两天又不是没尝过水东芥,味道不错,但也没到极品的程度。
更何况,阿远知道300亩地一茬能产多少斤芥菜吗?
至少15万斤以上。
想全部走高端市场,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