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制举弘文遗珠科(2 / 2)

诸如年初省试时还折腾了张岱等人一番的吏部侍郎崔沔的侄子崔众甫,还有同为吏部侍郎的齐浣之子,其他人也多是当朝大臣家中子孙。

这些人年纪也多在二十岁左右,大部分还未获荫出仕,也有的已经担任三卫丶估计是嫌宿卫之事太劳累,所以准备参加制举,换个码头上岸。

总得来说,大唐给予高级官员的福利是真不错,这些官员子孙本就享有国学二馆等顶级的教育资源,还有门荫可以获取出身。而就在前年封禅时,诸王公贵族丶在朝高官又都获得加授一子为官的荣宠恩赐。

不过这些人官位高丶俸禄也高,自然也就生得多,每一个官员都代表着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总有用荫关照不到的地方,结果便又特意开了这麽一场制举,给这些恩荫之外的官二代们一个上进的机会。

和李岘一样,当这些人见到张岱的时候,神态多多少少也变得有些不太好看。

制举因为是要考选非常之才,因此每一科通常不会选取太多人。张岱近年来风头正健,尤其年初刚刚获得科举状元,结果转过头来又参加这一场制举,这差不多等于提前锁定了一个名额,无疑会让竞争变得加倍热烈。

因为事关自己的前程,这些年轻人哪怕平日里对张岱有所推崇,这会儿望向他的眼神也是暗露幽怨,估计在心里埋怨他这个大手子到新手村来欺负人干啥!

张岱也感觉到自己似乎被孤立了,众人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心内也不由得暗自一叹,这些人或在愿他抢占名额,但事实上谁是饺子谁是醋还真不好说。

如果没有他爷爷在背后的运作,估计都不会有这麽一场制科考试,也不知道这些人在怨啥?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陆陆续续到来的公卿子弟们也有了四五十人。

这个数字在制科考试当中属于偏少的,因为一般制科考试参与人数都是众多,动辄一两千人。安排月底举行的草泽自举,如今门下省所收录的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了大几百,而分散在近畿各地的士人还在争分夺秒的入都报名。

张说在武则天永昌年间扬名立万的那一场考试,参与人员更是达到了数万之多,而张说在数万人中一举夺魁,才有了之后虽然跌宕起伏但也同样堪称辉煌的人生!

众人在这里一直等到了午后时分,才有中书省下属的通事舍人来到这里,将他们引往中书内省,这里有一名中书舍人向他们讲解接下来参加制科考试的注意事项。而这名中书舍人,赫然正是张岱之前接触多次的席豫。

张岱记得之前自己等人参加关试的时候,席豫还只是担任吏部员外郎,如今自己外出溜达一圈返回来,其人竟已经担任中书要职,也实在是可喜可贺。

中书舍人与门下给事中是两省承上启下的重要职位,可以说只要担任了这两个官职,同往高级官员的大门和阶梯就已经被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在眼前。

这也是为什麽去年张岱他老子张均主动举报揭发自家隐田,都要谋求出任中书舍人的原因。只要做过这两个官职,官达三品便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一般不会太远。

席豫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面对一干官二代们耐心讲解各种注意事项。他是武周长安年间进士及第,并在当年制举得中,只可以居父丧而未任官,除服之后又参加多场制举考试,可谓是经验丰富。

「当今圣人宵衣旰食丶侧席求贤,诏令取士,所为无非才尽其用丶无有贤遗于野。君等俱出钟鸣鼎食之家,所见父祖才为国用丶君恩厚享,亦当以此为准丶忠义以献!

稍后登殿应试,勿以别事为计,需以尽才为先,诸事或有不妥丶宜速奏之,切记切记,万勿暗逞奸巧,否则悔之晚矣!」

席豫又神态严肃的叮嘱一番,确保众人没有搞什麽夹带小抄之类的小动作,然后便带领众人向大内观文殿而去。

此时的观文殿中,考场也已经布置妥当,圣人却还没有到来,因此临时由尚书右丞相丶燕公张说负责监考。

众考生登殿后得知这一人事安排后,顿时便都傻了眼,他们本来就因为实力差距悬殊而心怀忐忑,结果现在监考的还是人家亲爷爷,这还怎麽比?

就算大家都是来走后门的,你们这后门走的也太堂而皇之了吧!

张岱得知他爷爷监考后,也是不免颇感意外,早知事情会这样安排,前几日他还紧张复习个啥?之前历经各种人事刁难才都到这一步,走到这里后才发现咱这算是到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