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载歌载舞,妙笔生花(2 / 2)

他虽然也听过一些卤簿大驾的仪仗乐,但眼下殿中所演奏的却没有听过,一时间也不由得面露茫然之色。

当他左右张望时,发现有的考生也和他一样面露茫然之色,显然对此也颇感陌生,有的则已经开始提笔快写起来,显然是对这乐曲非常熟悉。

张说坐在殿堂侧上方,见到孙子只是皱眉不写,心知这是触及到这小子的知识盲区了。他也不免心内暗悔之前对这小子疏于培养了,没有经历过多少大场合,对于大驾卤簿乐如此陌生。

「这是铙歌《上之回》。」

他刻意不去望张岱,而是望着另一个同样一脸茫然的考生提醒道。

且不说那考生有没有受到启发,张岱听到这个乐曲名称后却是突然眼神一亮。虽然这曲调没有听过,但是这个曲名他却还熟悉。

「上之回」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巡边归京所作乐曲,主要应用在帝王归京的场合当中,张岱自从来到这个世界,皇帝就蹲在洛阳,顶多去年去汝州泡温泉又返回洛阳,也没有演奏此乐,自然就没有听过。

但是借用这一典故,却有不少古代诗人都有诗作,其中还包括李白的一首「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但张岱并没有采用李白这一首,因为这一首的主题是讽刺,后边还有「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等诗句,在今天这场合写出来的话,那纯粹就是找事了。

因此在思忖一番后,张岱才又提笔写起来:「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李贺这一首写在中唐,诗辞意境要更适合。

因为张岱一开始没听过曲子而耽误了不小时间,受到他爷爷提醒后又思忖多时,因此没等到他将这首诗写完,下一首曲子已经开始演奏起来了,同样是乐府铙歌的《将进酒》。

这首曲子倒是不需要张说提醒,张岱倒也听过,就在日前他家中摆设宴席庆祝他封爵的时候,此曲便作为劝酒歌演奏数遍,高适还吟唱了好几首自己所作《将进酒》,只是乏甚佳句。

「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写完《上之回》之后,张岱顺手便又写起了同样是李贺诗作的《将进酒》,至于李白那首更加着名的,个人风格实在是太强烈,张岱便直接舍弃没有借用。

但他也并没有放弃薅李白羊毛,因为接下来就是一曲乐府横吹《紫骝马》: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圣人所选择表演的曲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就拿那首比较冷门的《上之回》来说,看得出这家伙是真的想家了。

至于接下来,伶人们又接连演奏了《出塞》《出自蓟北门》《柘枝舞》等乐府当中的军旅题材,这无疑体现出圣人被之前入朝的王君搞得热血沸腾丶到现在都还没冷静下来,已经越来越渴望边功了!

「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

伴随着最后一首杂曲《少年行》的曲调结束,时间也来到了夜中时刻。

饶是张岱诸多取巧,当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的时候,脑门上也已经是一层热汗,握笔的手心里都是汗津津的。而他这状态还算是好的,其他的考生们不乏紧张的大汗淋漓,有的人早已经搁笔放弃了。

之前的这一两个时辰之间,殿中一共表演了整整十首不同的曲目,风格和范围也都十分的广泛,既有横吹铙歌卤簿,又有雅乐软舞清商。

饶是以张岱储备之丰厚,到最后也仍有一首琴曲《湘妃》实在想不到有什麽名作可写,只能凭着自己的积累补写上一篇。

至于其他的考生们表现则就更差,十首诗作俱成的一个也没有,大部分都只在三五首之间。甚至还有的乾脆一首都没写成,就这麽眼巴巴的坐在殿堂中欣赏了一晚上的歌舞表演。

「夜色已深,且将此群徒引入集贤书院安置休息。」

圣人也注意到这些考生们被他折腾的脸色惨澹,于是便也不再刁难他们,抬手召来内官们吩咐说道,同时又对陪坐至今的张说并诸供奉官们笑语道:「有劳诸卿连夜批阅诸生考卷,明日早朝前做定取舍,以备敕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