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天恩所授,未必合意
大唐朝廷中枢诸司结构基本分为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以及秘书省丶殿中省丶内侍省,南北衙卫府,东宫官与诸王府公主邑司。
三省六部自不必多说,乃是中枢朝廷的核心决策与行政执行机构。九寺则是从古时列卿发展而来,太常寺便是九寺之首,为周官之大宗伯,司职礼乐,社稷有事,礼乐俱出太常。
协律郎是隶属太常寺的官员,官阶为正八品上,其职责是祭祀飨宴丶奏乐于庭,则升堂执麾以为节制,即是担任乐队的指挥。
日常则太乐丶鼓吹等乐署教乐临建试课,监考这些教坊伶人课业如何。还有就是本职工作的协律作词,创作歌曲,诸如去年岐王丧礼时群臣各献挽词,便是由协律郎加以采纳丶协律编曲,创作为挽歌。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管理朝廷雅乐丶宫廷燕乐等音乐相关的官职,属于清而不要的清资官之一。所谓的清资,便是历官叙阶时评价较好的官资。
诸如在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之前,不只需要考课成绩优秀,还要求之前曾经担任过怎样的官职,而担任这些职位所获得的资历,就被称为清资,类似于网游中学习什麽重要技能时必须要掌握的前置技能。
历史上源乾曜评价李林甫不堪任郎官,除了对其才能品德的质疑之外,也是因为李林甫在谋任郎官之前是以门荫品子入仕,并无清资可叙。
协律郎就属于转迁中书门下供奉官丶尚书省郎官等清要官职的前置官资之一,在这一职位上转迁后几类官职,相较其他职位要更加容易一些。
不过这是指的在盛唐以前,尤其是在开元丶天宝时期,当今圣人本就是通晓音律的梨园天子,教坊伶人丶梨园子弟更达数万之众,而负责管理这些人员的官员自然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国运中衰,各种声色享受也都大量流散,协律郎之类的乐官自然也免不了行情大跌,不复清贵,乃至于成为中晚唐节度使幕僚兼领邀授的职位之一,与这大唐国运一般一蹶不振。
张岱被皇帝授任协律郎倒也有迹可循,昨晚考试内容基本上就是协律郎的职责份内之事。
而在八品以下的官职当中,除了监察御史丶左右拾遗这几个一般不会授予白身解褐之官的清要之职外,唯一在工作内容上能和皇帝产生大量交集丶并且拥有众多表现机会的官职,也就只有太常协律郎了。
对于自己这一任命,张岱也是非常满意。
虽然士流正途通常都是担任校书郎丶正字之类官职,比如他爷爷张说和其得意门生张九龄都是担任校书郎起家,但要让张岱再埋首书堆数年之久,无疑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而且他也不同于一般士人,还未解褐已经有了正八品上的散官丶正五品上的开国子爵,自是没有必要再从九品校书郎位置上苦熬资历。
协律郎是最能深刻感受大唐文化与风情的下品官职,其工作内容既能广泛接触到那些盛唐的诗人,同时又与教坊伶人丶梨园子弟直接发生关系,不需要跑去大唐不夜城里挤汗闻屁,就能欣赏到原汁原味丶盛大辉煌的唐宫宴会。
张岱脑海里稍作想像,就已经对接下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向往!
他这里被授任为协律郎,其他两名乙等取中的家伙也都各有授职。其中王丘之子王谦被授任从八品下的太乐丞,张仁愿的孙子张通儒则被授任秘书省校书郎。
但是不同于张岱的心满意足,其他两人神色都不怎麽好看,显然对于所授官职有些不满意。
太乐丞同样隶属于太常寺下属,是太乐署的副官。王维早年科举状元及第,之后便被授任为太乐丞,并在这个位置上违规安排伶人表演禁舞而遭到了贬谪。
太乐丞实际上属于方伎官,通常是作为流外入品的方伎之士升迁所任。尽管入唐之后也有士人出任,诸如王维之流,但王维本身就音乐造诣不低,加上担任这个官职也便于和岐王丶玉真公主等皇亲国戚来往交际,自然没有什麽。
但王谦出身于名门琅琊王氏,对于这样一个由浊转清的官职便就有些看不上了。
由此也可见这些士族子弟之虚伪,铁拳没有落在自己身上自是悠然自在丶淡泊不争,这会儿不再说什麽「剧闲清浊,俱天恩所授」了。听到任命后,脸上当时便有些挂不住了。
至于张通儒所被任命的秘书省校书郎,虽是士族起家之良选,但这家伙在得到这一任命后却是脸色一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