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分胙不公(1 / 2)

第464章 分胙不公

张岱也不由得感叹他爷爷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他自己只是提出一个设想,暂时还未有付诸实现的能力,但张说就能挑选拢合合适的人手,去把他的想法加以实现。

虽然最终结果如何,张岱眼下也说不准,但既然他爷爷出手了,结果想必不会太差。所以张岱也要积极的拓宽自己所掌握的人事资源,逐步的循着他爷爷铺就的道路将人手渗透进北门当中去。

回到自己院落后,张岱简单的吃过早餐然后便洗漱上床,临睡前跟阿莹交代一下自己要监决囚徒的事情。

「啊?阿郎还要做这样的凶事,难道不能拒绝吗?」

人对死亡通常会有一种厌恶和畏惧,阿莹也不能免俗,听到这事后小脸便是一白,旋即便连忙说道。

张岱闻言后便微笑道:「恩禄岂可虚受?皇命所使,不敢推辞。况所监决应是罪有应得之类,杀一而活众,这是善事丶义事,怎麽会是凶事呢?」

这番话也没能安抚住阿莹,这娘子在服侍张岱入睡后,便又小声嘀咕着走出房间去,去找家中通晓世务的老人去询问打听。

第二天张岱起个大早,吃过早饭后便直奔皇城御史台而去,今天便要正式展开其坐衙推事的工作。

自皇城御史台第五横街西去抵达含光门街,街西便有御史台的推事院。推事院原本是武周年间酷吏横行时,来俊臣等酷吏创起用于捉拿审问和迫害大臣的场所,本来只存在于东都洛阳。

可是和铜匦之类的设施一样,神龙革命后虽然武周归唐,但御史台的推事院也还是保留了下来,用于御史们理讼并处理案件。

后世古装剧常有州县长官坐衙断案丶两班衙役分立两侧丶齐呼「威武」的情景,但在御史台的推事院则就没有什麽类似的人事安排。

推事院有着不同的厅堂,用以推审不同的案件,这些厅堂规模也并不大,只是正常的屋舍布置成衙堂的模样。

推事官的座案前立着一排几尺高的木栅栏用以分隔内外,主簿丶令史等官吏们也分坐两侧,案件相关的人员则堂下受审。至于那些地方临民官才能享受到的排衙仪式,在御史台是没有的。

张岱来到推事院了解到这些后,不免颇感失望,但来都来了,还是专心处理案件吧。

他这里在堂上坐定,翻开卷宗来开,第一个要审理的就是奇葩案子:太常博士某控诉太官令,四月有事于太庙,礼毕后太官令操刀分赐祭余胙肉,因轻太常博士,分给的胙肉短少。

胙肉就是祭祀用的丶煮的半生不熟的大白肉,在典礼完成之后,就会均匀的分给参加典礼的官员作为一种恩赐。这胙肉虽然味道不怎麽样,但却意义非凡,尤其是在一些礼教中人看来更是一种非常严肃的问题。

春秋时期鲁国举行祭祀,礼毕之后将胙肉分赐诸卿,结果却故意遗漏了担任大司寇的孔子,孔子愤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太常博士掌辨礼仪丶尊奉法制,每每举行典礼的时候都要参加。但是由于其职位只有从七品,而且多是有些刻板迂腐的儒学之士担当此职,时常为人所轻。

张岱所接手的这个案子,当事的太常博士从四月遭受轻视冷待便一直在向有司进行反应控诉,但却迟迟得不到正视与回应。如今张岱弹劾太常少卿薛绦事迹一出,这太常博士当即便将情况反映到张岱这里来。

这件事案情很清楚,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解决,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当事有司根本不予理会。

按照这太常博士提供的文状和供词,前人前后数次向太官署提出抗议丶并且告事于其上司光禄寺,但却一直得不到回应,中书丶门下两省,包括御史台都有反应,但基本上也没人搭理这件事。

「太官令到案没有?」

张岱在询问完这名太常博士后,便又开口询问道。

「禀张侍御,卑职昨日已经致信太官署,太官令李测至今未应。」

一旁的赵岭听到这话后,当即便起身禀告道。

张岱闻言后便微微皱眉,另一个当事人还未到案,案子自然审问不下去,略作沉吟后他便又说道:「去信光禄寺并再致太官署,若午前仍未到案,来日劾免其职!」

「张侍御当真强直公道丶持宪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