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乱世刺史皆军头
何苗没动一兵一卒,但荥阳叛乱是在他『主导』下平定的,结果何苗因功被拜为了车骑将军。
很明显,天子要提拔何苗,让其与何进打擂台。
车骑将军开府后,天子让何苗节制京畿与三河。
而何进则转而节制三辅。
这其实是用车骑将军何苗替换了何进原本的职能,是在削弱不怎麽听话的何进。
也就是说,董卓和朱儁等人目前都受何苗节制,何苗权势大张,开始广徵天下名士与将才。
但袁术与曹操二人办事「毛躁」,导致何苗派出的使者全部死在荥阳,并且没有拿到任何叛军供词,何苗因此对两人有些厌恶——那几个使者都是何苗的亲信随从。
何苗没有给曹操和袁术表功,只上表说孙坚作战勇猛,立了破敌之功,将孙坚表为议郎。
但何苗倒也耿直,而且孙坚也欣赏张飞,他二人同时表了张飞的功劳。
天子得知张飞是刘备部曲后,并没有直接为张飞加官,只给了金状锦衣作为赏赐——不是不想给官职,而是不能现在给,要不然很容易导致刘备误会。
不久,朝廷收到奏表,长沙豪族区星叛乱,何苗便令孙坚前往长沙剿灭区星。
何进得知何苗没有为曹操和袁术表功,便立刻勾搭了袁曹二人,并帮助二人募兵入了西园。
曹操与袁术因此成为了西园校尉——他俩其实并不是受关东人指使的,但他俩的家世必然会被视为关东一系。
而何进也因此成了事实上的关东代表。
同时,由于各州都有叛乱,朝廷又任命了好几个州刺史。
而且,这次的刺史任命与以前截然不同,全是军将。
比如徐州刺史陶谦,并州刺史丁原,再加上之前任用的狄鄙——全是军头。
如今的刺史,职权已大了很多。
毕竟是乱世。
乱世并不代表不受朝廷约束,而是到处都有叛军。
有叛军的州,刺史就被授予了平叛的职责。
同样是持节,同样是作为使君,持节平叛和持节监察州郡完全是两码事。
比如刘备,由于青州黄巾闹得太大,刘备此时是以左中郎将身份兼任青州刺史,主要任务是持节平叛,监察青州只是次要职能。
这个性质和一般的刺史是大不相同的。
虽说刘备不是开府将军,也不是州牧,但现在实质上已经相当于军政一体了。
刺史本身的核心职能是监察州内官吏,只要找到任何符合『六条问事』的把柄,就能让包括太守在内的任何官吏下课。
但只能让人下课,没有直接任免太守丶都尉丶县令等朝廷命官的权限。
这与州牧差别很大,州牧是军政一体全权管理的,可以直接任免包括太守在内的州郡官员,包括各郡都尉等武官。
而刺史是无权干预州郡军务的,也没有军队统辖权,只能进行监督。
但刘备这里就完全不一样。
虽然朝廷并没有给刘备一兵一卒,但持节平叛的中郎将本身的军事权限很高,而且最重要的权限不在于节制当地军队,而在于『开火权』。
持节平叛的中郎将,是有权视具体情况直接发动战争的,而且这战争并不局限于其节制的地区。
也就是说,只要叛军还没平定,持节平叛的将军就能合理合法的持续开火——只要是为了平叛,打哪儿都行。
谁知道叛军会往哪儿流窜呢,肯定是流窜到哪儿就打哪儿。
当然,打仗有风险,谁出兵谁担责,战败的责任得自己扛。
而开火权加上刺史的监察权意味着什麽?
意味着刘备可以随时制造叛军……
说谁是叛军,谁就是叛军,想打谁就打谁……只要打得过。
哪怕不是青州的官,而是是幽州和冀州的太守,只要刘备给人栽个「勾结青州黄巾」或是「青州黄巾幕后指使」之类的罪名,那也可以先打了再说。
别提什麽应该先上报,毕竟战机稍纵即逝,耽搁时间让主谋跑了可不划算……
也别提什麽查无实证,叛军嘛,有大量军队的,怎麽查证?肯定得先击溃叛军才能查……
只不过刘备没有人事任免权,而且容易受各地豪强围攻,需要慎重考虑打完怎麽收场。
这就是常规的州刺史和进入全面乱世时期的州刺史差别极大的原因。
新任命的刺史身上都是有军职的,至于军职和刺史的监察职权哪个算是主职,那就看当前适用于哪个了……
陶谦在凉州之战时是张温的参军,但『参军』只是将军府的幕府差遣(当时张温是开府的车骑将军),不是朝廷官职,陶谦的实际官职是骑都尉。
张温落罪去职后,陶谦因提前背离张温没受任何牵连,还因其刚烈的作风入了天子的眼,被任用为徐州刺史。
与刘备一样,陶谦的主要职责也是讨伐徐州黄巾,虽然军职比刘备低了半档,但性质是一样的。
丁原也差不多。
年初,并州刺史张懿被休屠胡人所杀,『据说』是白波军作乱时南匈奴趁机造反。
但实际上是什麽情况没人知道,由于之前白波军阻隔了道路,朝廷没法知道并州的具体情况。
白波军勉强『平定』,凉州也不再时刻威胁长安后,朝廷这才有功夫搭理并州事务。
丁原因其过往在边境的功绩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也是从郡都尉转为骑都尉,转入中央军编制,持节督并州,负责平定南匈奴。
现在的大汉,实际上大多数州都有大规模叛军。
幽州张纯张举还没死,丘力居等乌桓同样属于叛军。
并州异族太多,胡汉杂居又有外敌,只要朝廷稍有动荡,并州就必然不安定,南匈奴叛乱完全是正常操作。
凉州就不用说了,韩遂马腾等人虽然没有被直接视为叛逆,但派出狄鄙这个军将作为刺史,也是同样的情况。
冀州相对好一些,但此时也有渤海贼,而且也自称黄巾,渤海贼的行动多少有点诡异,看起来像是盐帮加漕帮再加海盗构成的——这三者背后当然都是有老大的。
青州和徐州的黄巾数量已经比良民还多了,而且已经开始波及到兖州和豫州,和当初黄巾大乱时没区别。
扬州和益州的蛮人则是从头到尾都没平定过,朝廷大军来就老实几天,大军一走立刻复乱,躲进山区真没法剿。
荆南和交州以前是流放地,这俩地方的人从根上就不服朝廷,时不时的就要生点乱,即便太平年景他们也是要搞点事儿的。
——没有任何一个州是安定的,就连司隶校尉部(京畿三辅三河)都有白波贼……
刘备丶陶谦丶丁原这种身兼军职的刺史,也必将成为委派各州刺史的主流操作。
同时……青丶徐丶并三州的叛军,一时半会肯定是平定不了的——任何一个军政一体的刺史都不会让叛军快速平定,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谋权,还是为了谋身。
大家都知道当今朝廷是个什麽德性,卸磨杀驴不是一次两次了,若是叛军平定,兵权与讨叛权限肯定会被收回,到那时自保都会成问题。
所以刘备要把家搬到青州去。
陶谦也是一样——他是丹阳人,但也举家搬到了徐州,而且还额外多募集了几千丹阳兵,超编好几倍。
……
得知刘备要去青州,自愿随刘备同去的人非常多,除了部曲家人之外,还有西河大部分民众,甚至包括少数乌桓人。
刘备搬家主要是考虑家人的安全,但刘备其实并不希望西河人全都离乡背井。
落户之民是不能随意迁徙的,会被视为流民,而且现有的土地抛荒了确实太可惜了,毕竟西河亭现在已经算得上鱼米之乡了,而此时也正是春耕的时候。
刘备苦苦相劝,想让大夥重新考虑,以免误了农事。
但即便是被视为流民,即便耽误耕种,这些人仍然自愿举家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