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正是陛下圣明,方能让高阳县子屡立(1 / 2)

第394章 正是陛下圣明,方能让高阳县子屡立奇功

「一石三斗六升!」

李世民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当真有一石三斗六升?!」

「若是天下稻田都能有这般收成,我大唐百姓何惧无粮!何惧饥年!」

武士彠站在一旁,早已惊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这……这竟是真的?旱地亩产一石三斗六升,便是在江南水乡的上等水田,也未必能有这般收成啊!高阳县子,这粮种当真是您从环王之地寻来的?」

窦静虽被冯大虎抢了话头,可此刻也顾不上计较,他快步上前,从怀里掏出早已写好的纸条,上面记着刚才称重的明细,双手捧着递到李世民面前,激动得声音发哑。

「李郎君,确确实实是一石三斗六升!刚才我与庄户们反覆称了三遍,连谷粒里的碎草都挑拣乾净了,半点不差!」

他越说越激动,官袍的下摆还沾着田埂上的泥点,却浑然不觉,只一个劲地重复。

「这粮种若是推广开来,我大唐的粮仓定能堆得满溢,明年再征突厥,后勤粮草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好!好!好啊!」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抬手拍了拍窦静的肩膀,又看向温禾,眼中满是赞许。

「温禾,你立了大功!」

就在众人围着麻袋,沉浸在亩产超预期的喜悦中时,耳畔却突然传来一句轻飘飘的话,像一盆冷水般浇了下来:「这麽少?」

温禾有些不太满意。

他以为至少能有个一石五斗左右,没想到才一石三斗多一些。

他沉吟着,感觉应该还是种子的问题。

后续还要再培育一番。

这话一出,热闹的田埂瞬间安静下来。

窦静脸上的笑容僵住,嘴角不住地抽搐了几下,他看着温禾,只觉得这高阳县子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寻常农户听到一石三斗六升,怕是要对着田地磕头谢天,可到了温禾嘴里,竟成了「这麽少」!

他面带无奈的说道:「高阳县子,这可真不少了!您想想,今年自入夏以来,滴雨未下近两月,北边几个州府都快闹旱灾了,能有这般收成,已是老天保佑的祥瑞,若是赶上雨水丰沛的年岁,这环王粮种亩产冲到一石五斗,甚至一石六斗都有可能!」

他指着远处的田地,语气越发急切:「你看,这还是北方的旱地,土层薄丶水源少,若是把这粮种引到南方的水田,一年两熟,亩产迭加起来,便是两三石,到那时,别说百姓吃饱饭,便是家家户户存粮满仓,也不在话下啊!」

「别管他,这竖子向来贪心。」

李世民没好气地摇了摇头,对着窦静摆了摆手,眼底却藏着笑意。

他转头看向远处的稻田,语气沉稳下来:「这只是一亩地的收成,还不算数,一会让人再去各选一亩,重新收割称重,看看这粮种的平均产量究竟如何。」

李世民虽说被那产量吓了一跳,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他知道一亩地的产量,说明不了什麽。

「是是是,在下失态了。」

窦静连忙收敛情绪,抬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明明眼眶乾涩,连半滴泪都没有,却硬是挤出一副喜极而泣的模样,对着李世民躬身行礼。

「在下为郎君贺,为大唐贺!有此粮种,我大唐的好日子,指日可待了!」

一旁的冯大虎听得云里雾里。

小郎君家的稻田收成好,怎麽窦静和那位李郎君一口一个大唐。

自家小郎君的收成,和大唐有什麽关系。

他挠了挠头,也没细琢磨,只想着庄户们今年能囤够粮食,心里就满是欢喜。

他看着温禾,当即双手抱拳对着温禾行礼:「小人替庄户们谢过小郎君!有了这好收成,今年冬天大伙儿能吃饱饭。」

不仅仅是吃饱饭,说不定还能攒些馀粮,到镇上换些粗布,给娃们做身新衣裳!

温禾见状,连忙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将人扶起来。

「大虎,快起来,不用行这麽大的礼,这收成不是我给的,是你们自己起早贪黑换来的,是你们应得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围在一旁的庄户们,声音提高了些。

「另外,秋收之后,你带几个可靠的人去我府上,我让人准备了些猪崽,你们领回庄子里圈养,好好照料,等哪一天你们庄子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每顿饭都能有肉吃,到那时,才算我没白来这一趟。」

说罢,他特意转头看向李世民。

在场只有他知道温禾说的是什麽意思。

如果家家户户餐桌上都有肉吃的时候,那温禾就不算白来这大唐了。

后者正朝着他看来,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神色各异。

李世民明白,温禾这话看似是对冯大虎说的,实则是说给他听的。

这竖子是在提醒他,让百姓吃饱只是帝王的起点,让百姓吃好丶过上有肉吃的日子,才是更长远的目标。

「家家户户餐桌上顿顿都有肉?」

李世民轻声重复了一遍,随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转头看向身旁的窦静,语气带着几分认真:「窦兄也听到了?看来我等肩上的担子,还重得很啊。」

窦静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心里暗自嘀咕。

这高阳县子怕不是异想天开?

大唐有上千万人口,疆域虽广,可耕地有限,光是让所有人吃饱饭,就已是历代君主的夙愿,如今竟想让家家户户顿顿有肉吃?

要知道,即便是朝中一些下品官员,寻常日子也未必能顿顿见荤,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放开吃些肉。

若真有温禾说的那般日子,怕不是只有仙界才能见着。

他却不知道,在温禾来的那个时代,虽然不说人人有肉吃,但餐桌上顿顿有肉的,至少有上亿人吧。

一部分人甚至还吃出了脂肪肝。

可这话是李世民说的,他哪里敢反驳,连忙收起心思,腆着笑脸躬身道。

「李郎君所言极是!我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郎君,早日让百姓过上顿顿有肉吃的好日子!」

冯大虎在一旁听着君臣二人的对话,忽然琢磨过味来。

他拉了拉温禾的袖子,凑到温禾耳边,压低声音小声问:「小郎君,您家这亲戚莫不是大官?不然怎麽张口闭口都是大唐,百姓的,还说要让所有人顿顿有肉吃?我看他气度不凡,刚才那人对他也毕恭毕敬的,莫不是京城里来的大人物?」

温禾看着他一脸好奇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点了点头:「算是吧,他确实是京城里来的。」

「难怪啊,也就当官的会说这种大话。」

冯大虎撇了撇嘴,又往温禾身边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了。

「小郎君,您别往心里去,我活了这多年,见过的官也不少,他们嘴里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可真能办事的没几个,能让咱们吃饱饭,就已是好官了,顿顿有肉吃?我看悬,不是所有当官的都像您这样心善,他们说的话,听听就罢了。」

这话虽轻,却清清楚楚地飘进了李世民和窦静的耳朵里。刚才还意气风发的君臣二人,瞬间哑然。

窦静顿时不敢说话,只当做什麽都没有听见的看向别处。

李世民大好的心情都没了。

这冯大虎,还真是个没眼力劲。

可偏偏他说的话,又让人无法反驳。

「大虎,也不能这麽说,我阿耶也和先生一样,是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的。」

小太子李承乾,也担心自家阿耶难堪,上前打着圆场。

冯大虎见自己说的话被人听了去,不禁有些讪讪,连忙向着李世民告罪。

但这让李世民更尴尬了。

他轻咳一声,赶紧转移话题,对着窦静和武士彠道:「时辰不早了,咱们去别的稻田看看,再选一亩收割称重,也好做个对比,温禾,你也一起来。」

说罢,他率先迈步朝东头走去,脚步却比刚才慢了些。

窦静和武士彠连忙跟上,两人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哭笑不得。

这冯大虎,若是知道这位李郎君是当今陛下,怕是要吓得瘫在地上。

温禾看着李世民略显僵硬的背影,又看了看身旁一脸不以为然的冯大虎,忍不住笑了。

他拍了拍冯大虎的肩膀:「别瞎琢磨了,好好干活,等秋收结束,我给庄户们都发些赏钱,再把猪崽送来,咱们争取明年冬天,让大伙儿都能吃上肉。」

冯大虎一听有赏钱和猪崽,顿时把刚才的疑虑抛到了脑后,笑着应道:「哎,听小郎君的,咱们肯定好好干活!」

冯大虎扛着镰刀走在前面,脚步轻快地领着众人往东头稻田去,田埂上的杂草被他随手拨开,留下一条乾净的小路。

刚走没几步,就见不远处的田垄边跑来几个小小的身影。

正是之前跑去玩的温柔,还有李恪丶李泰丶李佑三小只。

温禾的目光一下就落在了李恪身上,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想起方才田埂边的一幕。

温柔差点摔倒时,是李恪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虽说都是半大的孩子,可这时代的孩童远比后世早熟,他心里竟莫名升起一丝警惕,总觉得这两个孩子之间的互动,比寻常玩伴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意味。

似乎是察觉到温禾异样的目光,李恪脸上原本带着的浅笑突然散去,脚步微微一顿,不动声色地和身边的温柔拉开了小半步距离。

紧接着,他微微扬起下巴,板着脸看向头顶的天空,连眼角的馀光都没再往温柔身上扫一下,那副故作严肃的模样,倒像是在刻意掩饰什麽。

『我又想多了?』

温禾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阿兄!」

温柔没注意到李恪的小动作,也没察觉温禾的心思,她蹦蹦跳跳地跑到温禾面前,小手一把抓住温禾的袖子,脸上满是雀跃的笑意。

「刚才我们去那边的谷堆玩,好多谷子啊!那是不是都是咱们家的?」

她仰着小脑袋,眼睛亮晶晶的,又追问了一句:「要是咱们家有这麽多谷子,以后是不是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温禾被小丫头天真的模样逗笑,伸手用力揉了揉她软乎乎的小脸,打趣道:「还饿肚子呢?你看看你这小脸,都快捏出肉来了,哪里像饿过肚子的样子?」

「阿兄!」

温柔不满地甩开他的手,嘟着小嘴,用手背揉了揉被捏得发红的脸颊,朝着温禾轻轻哼了一声。

「我才没胖呢!是这衣服显胖!」

「好好好,没胖。」

温禾忍着笑,故意逗她。

「不过以后还是少吃些点心,不然来年等开春,真要胖成圆滚滚的小团子了。」

「才不会!」

温柔娇嗔着跺了跺脚,却还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生怕真的长胖。

温禾失笑着摇了摇头,伸手牵住她的小手,跟着冯大虎继续往前走。

李恪丶李泰丶李佑三小只跟在后面,李泰还在小声和李佑讨论刚才看到的谷堆,李恪却依旧板着脸,只是偶尔会偷偷用眼角馀光瞥一眼温柔的背影,见她和温禾说笑,才悄悄松了口气。

不知不觉间,日头渐渐升到了头顶,正午的阳光变得灼热起来,晒得田埂上的泥土都泛着热气。

田间忙碌的庄户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纷纷到树荫下歇脚,喝水擦汗。

「快快快!就剩这一亩了,赶紧收割了称重!」

窦静早已等不及,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着庄户们高声催促。

刚才那一亩一石三斗六升的产量,让他心里像揣了团火,恨不得立刻知道所有地块的收成。

冯大虎也不含糊,招呼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庄户,拿起镰刀就下了田。

这一亩地的稻穗同样饱满,庄户们动作麻利,没一会儿就把稻穗收割完毕,运到田边用打谷机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