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162.自我感觉良好(2 / 2)

谢氏馀党也可能动手。」

姜振国若有所思:「我现在倒觉得,未必是谢氏馀党,已死的人,有几个愿意为他们招魂?更值得提防的是活人浑水摸鱼,藉机生事———」

姜玉鸳奇道:「四哥的意思,根本就是郑广?你说我没杀错人,我很高兴,可是郑广和阿泉此前素未谋面,专门出手暗杀他,说不通。」

姜振国:「不错,所以不是郑广个人,而这次郑氏的事情,郑氏本身如何也无所谓,其他几家的反应,很值得玩味啊!」

因为事情涉及当初许媛之死,许氏一族闻讯,立刻赶来关注。

不过,作为许氏一族在东都的代表,东都学宫国子学博士许书明的态度非常暖味。

对于郑广,他非常愤怒和痛恨,但对于进一步扩大到郑氏一族本身,态度则非常克制。

甚至可以说,他排斥将事态扩大到整个郑氏一族。

曹氏在东都的代表曹禀清,基本也表达了相同的态度。

馀下邓氏丶陈氏丶蔡氏,大同小异。

作为赵氏代表的河南尹赵榞,态度中立,没有相助许氏,但也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馀下魏氏丶燕氏丶韩氏丶齐氏丶越氏丶吴氏丶楚氏丶宋氏等大小世家,亦表现出相同的姿态。

「这些门户,还是看不起咱们姜氏,看不起皇后娘娘啊,他们都想干什麽?他们这是连陛下都看不起,想要替陛下清理宫闱啊!」虞国夫人姜玉鸳措辞愤慨,但神情和语气都较为平静。

姜振国冷笑:「一贯如此。」

河洛名门望族彼此之间,同样常有争执甚至摩擦,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共进共退宛若一体。

要不然,此前拓跋锋丶常杰杀了郑氏子弟,不会只是郑氏一族单独展开通缉追杀,而其他几大家都只是嘴上声援一番实际行动上冷眼旁观。

直到拓跋锋跟隐武帝丶枪王扯上关系后,其他几大世家才多加了些关心。

此次连死了嫡女的许氏,都不主张大肆牵连郑氏,原因并非他们跟郑氏联姻沾亲带故又或者关系多麽好,而是因为对面是姜家。

姜家近些年气焰已经极为嚣张,令众多累世名门侧目。

先前姜志邦取代燕文桢为相时,乃是巅峰。

这次同燕氏来往密切,同姜志邦又有私人恩怨的谢氏倒台,更令四方震动,

眼下再触及河洛名门郑氏,终于开始引发反弹。

与其说是郑氏人缘多好,倒不如说是此前种种事端引发的后续反应。

「谢峦都被我们搞倒,何况郑氏?」随姜振国一同来东都的年轻子弟肆无忌惮开口。

姑母姜玉鸳同叔父姜振国静静扫了那年轻人一眼。

「瞎说什麽呢?」姜玉鸳淡淡斥责道:「秦太,谢峦谋逆,背叛陛下,不管我们还是别的什麽人,都是为陛下分忧,为大乾除逆平叛。」

那姜氏子弟汕汕然:「姑母教训的对,是侄儿方才听说他们胆敢蔑视陛下和皇后娘娘,因而心生愤慨。」

「正因为先前西北外患内乱一起席卷,朝廷平叛之馀还要注意西南的动向,所以陛下不希望中原内地再乱起来,我们当体会陛下慈心仁意,为陛下分忧,而不是添乱。」姜玉鸳言道。

她眸子里寒光闪烁:「稍微缓一缓的,算帐,要一个一个来,急不得。

不过就算是眼前,这一关也不能让郑氏轻易过去。」

姜振国言道:「不错,所以你这次干得漂亮,当场拿下郑广没让他走脱,可以敲山震虎,让他们接下来不敢再肆意妄为,就是可惜了阿泉。」

姜玉鸳:「当然要给阿泉讨回本。」

顿了顿之后,她又说道:「谢氏馀党那边,也不能就此放过,万一呢?」

姜振国:「谢峦丶谢华年,包括谢初然那小娘在内谢氏其他嫡亲都已经被了断,只剩下一个谢今朝,他是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把他找出来。

不妨就趁这次阿泉的事情,我们专心找郑氏算帐,林成煊丶徐永生丶鹿婷那些人,明面上稍微放松些,看能不能用他们钓出谢今朝。」

姜玉驾徐徐颌首。

由着郑广被虞国夫人姜玉鸳射死,徐永生没有留下来观察后续,径自第一时间返回自己居住的永宁坊。

实力上的误判,使得盯他梢的人完全不够格,对他的离开一无所知。

徐永生悄然离开,悄然回来,安心继续躺倒。

晚些时候,他耳中甚至能听见外围那些监视者起了小小骚动,想必是为姜泉丶郑广之事惊动。

徐永生置若罔闻,安然入睡,一觉到天明,第二天起来,如常生活和修行。

随着时间推移,他脑海中神兵图的指引,再次发生变化。

东南方的李二郎相关图谱,失去感应。

反倒是西北方向,重新出现指引提示。

先前被人带去西域的那副李二郎图谱,终于又被重新带回来了,与徐永生之间距离,重新变得更近。

徐永生再观察几天后发现,彼此距离还在缩短,

自西域返回后,这幅李二郎图谱在不断靠近大乾中原内地。

见状,徐永生更不操心了,只安心等对方彻底停下来,确定最终方位。

周围监视的暗桩,随着时间推移,只会越来越懈怠,越来越无力。

学宫里,林成煊辞官归家,四门学博土之位出缺。

最终学宫司业罗毅力排众议,奔走请旨。

这个位置,最终由四门学助教王阐补上。

王阐同林成煊的关系人尽皆知,同谢今朝丶谢初然兄妹有过来往,同样不是秘密。

西北丶朔方事变之际,他也不在东都。

但问题是,他当时在江南。

既然朝廷已经明确不进一步扩大牵连的宗旨,王阐处境自然没有大碍。

准确来说,明面上也挑不出林成煊任何问题,在他主动请辞,又有学宫祭酒江南云和东都学宫司业罗毅一同做保举荐的情况下,王阐最终成功继任东都学宫四门学博士之位,成为当前东都学宫这边最年轻的博士。

「只是如此一来,我也需要小心,不好做些什麽了。」王阐轻叹:「否则连同江祭酒和罗司业都一起牵累。」

徐永生:「博士能延续林先生在四门学的学风,已经是当下最好不过的结果。」

王阐看着徐永生,主动向他拱手:「共勉。」

徐永生郑重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