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他才有心思细细翻阅书本,发现是一册游记。
写的确实挺好,难怪吴笛爱不释手。
对方常年随身携带这三本书,也并非装模作样,而是确实经常翻阅,看书页磨损一目了然。
那本游记里,《李二郎开二江图》的那一页,磨损程度同其他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分别,看不出被人专门琢磨的痕迹。
而眼下,这幅书中插画,和先前别无二致。
只是,已经悄然失去原本的神妙,不再有特殊之处。
徐永生过了几天后,将三本旧书送还给吴笛。
之后他也没有着急,而是又多等了几天,才寻一个合适的机会,瞒过那些本已经没有多少耐性,名存实亡的监视,出了东都城。
到城外后,徐永生这次专门走得远了些,深入山野。
对于那口古朴的单剑,他揣摩其中气息奥妙,已经有了些收获和猜想。
现在,他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立足山野中,徐永生抽出自己的横刀·肝胆。
他单手持刀,斜指前方,然后脑海中神秘书册翻开。
神兵图上,闪动光辉的三尖两刃刀,这时光芒收敛,并变化模样,现出那柄宽且长的古朴单剑。
这古朴单剑微微震动。
于是似有无形气流,由虚变实,来到外界现实的世界。
徐永生手里横刀肝胆,像是略微沉重几分。
他目视刀锋。
仍然是自己原先那把横刀,并没有发生真实的变化。
但作为一手打造这把宝刀的人,徐永生能感应到,横刀·肝胆较之先前,像是多了些什麽。
刀锋再次向前斜指。
眼前的山岩并没有明显变化。
可是,徐永生能敏锐感觉到,山岩及周边土石,乃至于更广阔山峦的灵气流转,隐约呈现轻微的波动。
类似感觉,非常像是早先东都千秋节大乱时,地脉灵气与山河龙脉都为之牵动的模样。
也很像是当初在灵州时,位于大河之畔的金堂,藉助大河与定龙岩,周转山河龙脉之气,汇聚于金堂内便于为皇室炼金炼宝。
当然,眼下徐永生手里横刀·肝胆在这方面的表现,还非常微弱。
但徐永生知道,这是因为神兵图上那口单剑仍然停留于图画,尚未彻底变作真实的缘故。
和先前川主赵二郎斩龙剑一样,融合两幅图谱后,这口与李二郎相关的单剑,虽然还不能变为真实,但当中奥妙已经昭然若揭。
这并非能直接用来对敌的宝剑,或者说,不是单纯用来对敌的宝剑。
它针对的很可能不是有生命的人或妖魔以及种种生灵。
而是,山河。
徐永生猜测,此剑不一定能直接斩断山河地脉灵气流转,更多是顺势而为,堵不如疏,周转借用山河地脉灵气,从而对大地丶山岩丶沧海丶江河等存在造成影响,一定范围内改变地貌。
乍一看,直观来讲,便如可以开山分河一般,威势惊人。
一般来说,这是武圣强者才有的手段与力量。
徐永生估计自己仗此剑不能直接用来攻击对手,但对山河使用,则可能有武圣出手的水平。
运用得当的话,在合适的地形合适的方位,仍可能发挥奇效。
而且,不单纯用来对敌,在如今这个皇朝龙脉丶祖地文脉同山河灵气息息相关的武道世界,此剑仍然可以派上用场,甚至是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自己接下来找到第三幅李二郎相关图谱,才能让这口古朴的单剑从纸面上来到现实中。
徐永生收起自己手中横刀·肝胆,转而向东南方向远远眺望。
在吴笛自西域去而复返,带回这幅《李二郎开二江图》,徐永生又成功将之融合后,徐永生脑海中神兵图的指引,又再重新指向东南。
他宁定心神,面无异色,又眺望远方其他方向的山河风光,最后在野外又练刀一段时间后,重新收刀入鞘,转而返回东都城。
如果东南方向这第三幅李二郎相关图谱不像秦池东丶吴笛这样送货上门的话,他自然是要专门过去一趟。
但不急在一时。
且先参加晋升五品境界的法仪,争取成功晋升儒家五品境界,并进一步提高实力,然后再出这趟远门不迟。
对自己五品境界后的修行安排,徐永生早有腹稿。
首先,便是继续积累五常之仁。
而第五枚「仁」之玉璧的相关历练内容则是,安抚三千亡魂,仁心平息怨气。
以如今大乾皇朝的局势,在中原内地,这一重历练并不容易完成。
如果不想没人性的话,那这一重历练需要很大人力物力支持,或者漫长时间积累。
边塞,或者某些受灾之地,机会则要多得多。
东南那边,同样有机会。
大乾朝廷设十镇节度,十大异姓郡王,主要集中在北边和西边。
东边是大海,虽常有妖患,但不常设节度。
南边则有两镇,一个剑南道,另一个则在岭南道,后者正是神兵图指引的方向。
在那里,大乾岭南军镇,一直弹压十万大山里的南方异族,也威慑半兵半匪的江湖九路贼。
类似地方,安抚三千亡魂的历练,较为容易完成。
届时可以一并寻找第三幅李二郎相关图谱。
去时路上,或者回程路上,又可以趁机在江南寻访民间五品升四品的儒家正心典仪。
一举多得。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先通过眼前六品升五品的儒家诚意典仪。
新年七天假期,最后一天。
其他师生还没有收假。
徐永生同东都学宫里另外一男一女两位六品直讲,一起面见司业罗毅。
在罗毅的安排下,他们分别沐浴更衣,做最后准备。
到了晚间阴气较盛但阳气始动初萌之际,徐永生三人分别进入学宫内三间静室内。
徐永生独处静室中,端正坐下,面前矮几上摆放一只犀角丶一根线香丶一迭素绢和一口三尺长剑。
整个典仪,流程大体分作四步,分别对应起丶承丶转丶合。
第一步,名为燃犀。
徐永生将线香点燃,然后投入已经中空的犀角内,静静等候线香彻底燃尽。
接着,他将犀角倒置,香灰从中洒落,都落在下方盛放朱砂的白瓷盘内。
第二步,名为自诉。
香灰同朱砂混合后,徐永生展开那迭素绢,没有取笔,直接以自己的手指,蘸朱砂在素绢上书写《诚意书》。
书写同时,他自身浩然气在不停涌动,淬炼。
而在书写完成后,这《诚意书》被罗毅取走,徐永生本人则继续留在静室内。
《诚意书》,将被罗毅在外面放置三日。
不论风吹日晒,又或者雨雪纷飞皆不收回。
而藉助徐永生本人精丶气丶神投诸其中,则将支持素绢上的《诚意书》文字三日内始终不散不毁,不磨不乱。
其他两位参加仪式的学宫六品直讲,也是相同流程。
不过,其中一位在太学任教的直讲,她的《诚意书》在第二日正午,字迹散开,变得模糊。
这便意味着,晋升典仪失败。
徐永生和馀下另一人,对此毫无所觉,他们都继续单独待在自己的静室内,默默休养。
直到三日期满,罗毅将两人尚完好的《诚意书》分别送回。
接下来,徐永生进行典仪第三步,名之曰,涤妄。
他以书写了《诚意书》且尚完好的素绢,擦拭自己眼前三尺长剑。
不止素绢不能断破,更要长剑受浩然气和《诚意书》激发,自动鸣响三声。
徐永生依典仪而行,擦拭最初三下,长剑便即三声长鸣。
他平静禀明司业罗毅后,随对方出了静室,来到中央文宫的后殿内。
在这里,仰头望去,可见一把把长剑,分别被一条条素绢系绕,悬挂于后殿正梁之上。
相较于此前八品升七品时悬挂格致印众多,这边素绢悬挂长剑,只有十馀把,数量少的多。
徐永生上前完成典仪最后一步,存诚。
他以书写了自己《诚意书》的素绢,悬挂长剑于文宫后殿正梁上。
到这一刻,学宫传承或者说朝廷体制内六品晋升五品境界的儒家诚意典仪,正式完成。
与先前几次突破大境界时的情形一样,徐永生全身为之一振,浩然气流转下,自己体内眉心丶腰椎丶胸口三个位置的天丶地丶人三才阁,一起发生变化。
在原本四层三才阁的基础上,凭空再多出第五层!
而与此同时,徐永生亦能清楚感觉到,体内温养五常不变的情况下,自己从神魂到身体,从内到外,反应丶耐力丶气力丶生命力丶速度等等各方面素质,全方位都有所提升。
武道儒家五品,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