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169道家崇玄学少女(两更万字到!)(1 / 2)

第173章 169.道家崇玄学少女(两更万字到!)

今年是大乾盛景十三年。

去年的正式入学试之后,大乾东都学宫再次进入三年一个周期的纳新。

按照过往惯例,明年盛景十四年二月春社日,仍然会有一次针对学宫外院新生的「提前批」考试。

正如同徐永生在盛景八年,宁山在盛景十一年参加的那两次一样。

但只限于养成读书人体气,将要走儒家修行路线的新生。

一贯被歧视的纯武夫,是没有这方面待遇的。

连国子学和太学里那些走纯武夫修行路线的学生也一样。

你自己或者家庭,有本事让你提前入品,那是你自己能耐。

但学宫没有专门的统一安排。

新开设,专门招收有道门修行天资学生的崇玄学,正式入学试前一年,盛景十一年的时候也没有类似的提前入品典仪。

作为东都崇玄学博士,刘深自然希望能将此事提升日程,争取明年盛景十四年二月,他们道家也能像儒家一样开「提前批」。

当然了,刘深不是自己一个人。

关中帝京那边的学宫西监崇玄学博士,哪怕不是同样出身于道门北宗,也会呼应他一同上书。

刘深当前,是希望在东都学宫内争取到尽量多的支持者一同上书。

除了学宫司业罗毅之外,他主要是争取其他六学博士。

身处教学第一线,地位丶修为又都比直讲更高的助教一级,如果大范围认可形成声浪,也是一股大的助力。

对于刘深的倡议,东都学宫上下的中高层人等,态度不难猜测。

国子学丶太学中的大部分人,乃至于四门学中的一部分人,都是哼哼哈哈打太极,面上敷衍,内里不以为然的态度。

主要,都是家世背景丰厚的人。

原因无他,「提前批」儒家入品典仪,主要便都是大小世家名门子弟参加,几乎可以算是一项福利。

别看王阐丶徐永生陆续脱颖而出,宁山丶奚骥在这一届新生里也很出风头的样子。

事实真相是,盛景八年二月那次「提前批」里,只有徐永生一个庶民子弟,余者如郑锦源丶邓同等人,全部都是世家血裔。

而盛景十一年二月的那次「提前批」,大同小异,只有宁山这麽一个大约可算中等家庭出身的特例,余者也都家世不凡,宁山家里跟他们比起来是标准的小门小户。

因为经学传家,文脉奠定的缘故,这些世家出身的后裔子弟,灵韵浇灌,天资不凡,但大都是在修持儒家修行路线方面比较有天分。

像江南吴氏的吴笛,甚至是眼看着已经要接掌齐氏门户的新一代家主齐雁灵那样走纯武夫路线的世家子弟固然有,且不乏天资丶实力出众的人,可就历史和整体而言,终究是少数。

各大世家也曾出过少量适宜走道家路线丶佛门路线的子弟,如越青云丶许文通等等,但同样是少数。

崇玄学也开「提前批」,世家子弟固然也有人能受益,但太少了。

而且最重要的,崇玄学道家这个口子一旦开了,牧学丶器学丶尉学这武夫三学后面要不要也开?

「开,都当开。」

很快,武夫三学那边一个普通六品直讲,一鸣惊人。

不仅响应崇玄学博士刘深的倡议,更直接提出,应该连同武夫三学从今往后也一起开启「提前批」考试,帮助新生中杰出者更快入品,更早开始正式修行,可以节约一年左右时间。

提议好不好呢?

当然好了。

如果有可行性,徐永生完全支持这个倡议。

但问题在于,至少以盛景十三年年初这个时间节点的大乾皇朝上下环境来说,如此提议属于标准的步子迈太大,容易扯到那啥。

换言之,是以退为进。

如果按照这个提议上书,九成九的可能被直接打回来,武夫三学没戏不说,道家崇玄学也一起歇菜。

虽然是武夫三学一个小直讲提出的意见,但不问可知,后面是不知多少世家中人的共同意见。

刘深跟武夫三学的三位博士蒋和丶程稳丶俞凯一并大眼瞪小眼。

论理,蒋和丶程稳丶俞凯三人此刻应该默认支持刘深,先只提道家崇玄学一家先行,如此成功机会更大。

先撕开个小口子,后续武夫三学跟进,反而希望更大。

四学一窝蜂一起上,只可能坏事。

但问题在于,那个直讲的倡议已经捅出去了。

蒋和丶程稳丶俞凯三人这时出面拆自家牧学丶器学丶尉学的台,面上就太难看了。

学宫里的学生他们或许还能做做工作,以理服人。

学宫外面全天下人,怎麽跟他们一个个讲道理?

「应该是崇玄学丶器学丶牧学丶尉学四家一起先联合上书,然后武夫三学再撤回来,朝堂上再有人说项,居中调和,各退一步,更容易达成崇玄学先开提前入品典仪,打破旧有规制,晚些时候武夫三学重新跟进,全面铺开的可能更大一些。」徐永生跟王阐私下聊起此事。

王阐先微微颔首,然后又摇头叹息:「刘博士那边,哎!」

徐永生明白对方意思。

时河卷入凰阳公主秦真之事,牵连之下,坑了他师门道家南宗一下狠的。

道门北宗本就因为同姜皇后结下善缘,有水涨船高之感,道门南宗再自己掉坑里,水涨船高之下,北宗就更是势大。

连带着刘深也有些飘了,行事操切的同时也有些盲目自私。

眼下这个闷亏,刘深,或者说道门北宗短时间内是吃定了。

暂时看着似乎只是东都学宫一隅,但其实全天下世家名门都在等着风吹草动呢。

因为成也姜氏,败也姜氏,道门北宗和姜皇后互相借势,哪怕他们同国相姜志邦为代表的姜氏一族没有外人以为的那麽密切,也会受到些许影响。

尤其河洛名门之一的郑氏,刚刚才因为姜氏而大出血。

各大名门世族当然不会时时刻刻同进同退,但事情涉及姜氏,他们当下都很敏感。

郑氏那边已经先输了一阵,崇玄学这边更不会再退。

「一方面原因吧。」

王阐声音飘忽许多:「另一方面,武夫三学那边就算私下里承诺得好好的,刘博士也未必尽信。」

徐永生微微颔首。

不谈关中帝京学宫那边,光是河洛东都学宫这里,武夫三学中器学博士程稳,其夫人就是江南名门吴氏出身。

吴笛人小辈大,论辈分,程夫人是他堂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