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月白色云纹锦裙,发髻梳理的一丝不苟,斜插着着几只简约而不失贵气的钗环。
已经年愈四十的卫恕意,眼角眉梢难免带着些许皱纹。
但因保养得宜,脸颊上仍旧透着莹润光泽,加之饱读诗书,心性沉稳,让她比起同龄妇人多了几分温婉娴静。
直到听到殿外传来明兰的声音。
卫恕意这才终于松了口气,连忙站起身,满眼笑意的向前迎了几步。
「小娘!」明兰拎起裙角,直接扑进她的怀中。
卫恕意双臂紧紧环住她的后背。
片刻后,她垂眸望着怀中的女儿,温声道:「多日不曾得见,娘娘可比往日在闺中时更容光泛发,从容端庄了。」
明兰抿唇一笑,挽着卫恕意的手直奔内殿,母女二人端坐在临窗的软塌上。
「此处又无旁人,小娘还是叫我明儿吧,我想和小娘亲近亲近,别守那些虚礼了。」
卫恕意轻轻点头,「好,明儿。」
站在一旁的小蝶忍不住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明兰出生时,她虽然只有十岁,但怎麽说也是亲眼看着明兰长大的。
「娘娘,小桃这个贪吃贪玩的蠢丫头,有没有照顾好您?」
明兰眸光轻动,笑道:「小蝶姐姐放心,我们小桃可算不得蠢,她是大智若愚。」
往日在盛家,林栖阁和葳轩的人全都觉得小桃呆头呆头的。
认为她根本听不懂那些弯弯绕绕,防谁都不会想到去防着她。
因此,明兰若想要得知她们消息,只要派出小桃,保管能成。
更重要的是,她对明兰忠心耿耿,更不会自作聪明,一直是指哪打哪,说一不二。
「那就好!」
「这宫殿布置可真好看,像天上仙女住的地方一样。」
「方才若不是内侍带路,我和小娘还不知会走到哪去呢。」小蝶面带微笑,很是亲昵的挽起小桃的手。
小桃呵呵直笑,转身去端了几盘糕点过来,亲自拿起一块塞到小蝶的口中。
「小娘,七弟弟近日可好?」明兰眨了眨眼,轻声问道。
卫恕意点点头,「他都好,二哥儿现下也在家中,他可不敢再像往日那般,上蹄下跳,跟个皮猴似的。」
「唯一差些的地方就是读书,没少挨你爹爹的训斥。」
听到此话,明兰端起茶盏,浅浅抿了一口,在教养儿子上面,盛向来一视同仁。
而后她向卫恕意凑近了些,「那小娘您呢?夫人可有「这倒不曾,有你舅舅在,你爹爹又不准她插手我院里的事情,除了晨昏定省也碰不着面。」
「你二嫂嫂是个好人,不管有什麽好东西,都会想着我和柳哥儿,你且放心,顾好自已便可。」
「那位康家姨母若再登门,我就去寿安堂伺候老太太。」
「老太太早就瞧她不顺眼,就是给她十个胆子,也不敢在老太太跟前造次。」卫恕意柔声说着,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明兰轻轻嗯了一声,随后依偎在她的怀中,小桃小蝶二人坐在屏风后头,时不时传出一阵喜庆的笑声。
片刻后,卫恕意冷不丁道:「明儿,官家待你如何?」
明兰俏脸一红,往她怀里又钻了钻,闷声道:「官家待女儿极好。」
「现下德妃娘娘有孕在身,不便伺候,除皇后娘娘和贤妃外,就属女儿最得宠了。」
「官家待我们有救命之恩,你可得尽心伺候,早日为官家诞下子嗣才是,将来也能有个依靠。」
明兰听到此话,连连点头。
直到夜幕降临,卫恕意和小蝶才在明兰不舍的目光中,从皇宫离开。
在卫凌的护送下,主仆二人又在城内游玩一番后,才返回盛府。
仁明殿内,灯火通明,淡淡的花香飘荡在四周。
璋哥儿玩累了,已经被乳母抱去偏殿睡觉。
华兰嘴角带笑,斜倚在软榻上,手中拿着针线。
虽说尚衣局有不少技艺精湛的绣娘,还有明兰和嫣然可以帮忙,可身为母亲,她还是想亲手为璋哥儿做些什麽。
主要那份心意,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赵晗将目光放在璟哥儿身上,自打跟着顾廷烨习武,身子骨看上去的确是壮硕了许多,眉宇间更添了几分英气。
他习武的天分虽不算高,但胜在勤勉。
对此,赵晗已是满意至极。
「父皇,前几日儿臣见了舅舅,他告诉儿臣许多道理。」
说罢,璟哥儿学着盛长柏的模样,授须道:「为君纠错是为忠,为家擎天是为孝,为子做则是为礼,为法辩白是为节。」
「他还说儿臣身为父亲长子,当先立品行,再修本领。」
「长子二字,不是享尽特权的名头,而是要扛起来的责任。」
「儿臣觉得舅舅说的很有道理。」
赵晗搁下茶盏,幽幽一笑。
若将来有朝一日自己离去,有盛长柏这个舅父在,倒也可以放心许多。
两朝元老,四次入阁,三度拜相,入封名臣阁,履及六部十三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两位皇子扶官送葬,这样的荣宠,将来盛和王若弗临终前若能知晓,怕是能笑开花。
不过当下许多事情皆已发生变化,盛长柏走在他前头,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看着璟哥儿清澈的眼神,赵晗收回思绪,抬手在他肩上轻轻一拍,「你如今年纪尚小,不必急着做到事事周全。」
「不过你舅父打小读书勤勉,行事端正,这一点,你可向他学习。」
「儿臣明白了!」璟哥儿拱手一礼,神色郑重。
待他离开后,华兰搁下针线,面带笑意,亲自上前为赵晗褪去外袍。
转眼已经是九月中旬,秋高气爽,风朗气清。
张桂芬顺利诞下皇四子,因她打小舞刀弄枪,身段健朗,分娩时花费的时间比起华兰与淑兰要短许多。
英国公府上下喜气盈盈,英国公夫人更是亲自前往玉清观还愿,添置香油钱,吩咐道长连着做七日法事,为皇四子祈福,盼他平安长大。
赵晗还特意召张辅进宫,一同为皇四子取名为赵琰,给足了张家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