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又是一场萨尔浒大败
七月的京师,天气炎热,仿佛一口正在不断添柴的火炉。
比火炉更热的是五城市井弥漫的烟火气。
「糖葫芦!糖葫芦!西山上好的山楂,岭南新进的蔗糖,又酸又甜,吃了还想吃。」
「药糖!药糖!橘子味丶薄荷味丶葡萄味,新鲜果汁配制的药糖,止咳化痰丶消食化积!」
一群小孩子们跟在小贩后面,咬着手指头丶流着口水,看着亮晶晶丶红彤彤的糖葫芦,以及五颜六色的药糖,仿佛多看一眼就能品味到那沁人心肺的甜味。
有荆钗布裙的妇人从小院子被孩子拉扯出来,这位被孩子纠缠不过的母亲,盯着糖葫芦问:「糖葫芦多少钱一串?」
「五文铜钱。」
「这麽贵?」
「没法子,我用的是岭南运过来的上好蔗糖,倍儿甜。」
「真是岭南运来的蔗糖?」
「我还能骗你不成,我在南城骤马市大街副食店买的,骗你我天打五雷轰!」
「娘,给我买一个吧。我昨个儿在蒙学月测里拿到了全班第一,你和爹爹说要奖励我的!」梳着总角的男童扯着母亲的衣角,可怜巴巴地乞求着。
扛着糖葫芦的小贩眼珠子一转,「贵府的公子在蒙学读书?」
「是啊,」
提到孩子读书,妇人马上眉飞色舞,「今年开春,顺天府贴了告示,在京师五城开设了蒙学,
说是什麽基础教育试点...叫六七岁以上的孩童入学,不要先生的束,但书本得自己去书店买..
孩子他爸上工回来,不知听了哪位工友的鼓惑,掏了钱买了指定的教材,把孩子送去崇北蒙学孩子还算聪慧,没有白费他爹一番苦心。」
小贩马上接言,「这位妇人,贵府公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看就是读书的料子。蒙学考了第一,来年肯定能中进士,做官老爷!」
妇人脸笑得跟朵花似的,「哪里哪里,只是普通月考,班上考了第一而已。」
小贩再接再厉,「瞧你说的。大家伙都说,这蒙学就是以前的县学,贵公子就是以前的庠生。
今天考班上第一,明天就能考大兴县第一,一举拿下秀才功名,从此平步青云,前程似锦.:」
妇人笑得更开心,从腰里摸出两枚钱「新制的毫子收不收?」
小贩一愣,「国计银行发的铜毫子?」
铜毫子就是国计银行发行的当一厘的新铜币。
「对。」
「收,收!」小贩连连点头,国计银行发行的铜毫子,都赶上洪武永乐年间的铜钱了,傻子才不收。
「铜毫子你怎麽收?不能按两文钱算了。」妇人的精打细算没有被小贩的吹捧迷惑住,
国计银行的壹圆银币等于六钱七分金花银根据铜钱的品质,一两金花银等于八百到一千二文铜钱,按理说,一厘新钱等于零点八到零点五文钱。
可实际情况下,铜毫子比铜钱好用,首先铜钱中间有方孔,它没孔实在。
其次在使用中,供销社丶副食店丶百货店,收铜毫一收一个不吱声,十分爽快。收铜钱要看成色,看损耗,多多少少要折扣一点。
要是私铸的铜钱,折扣更多,因为从律法上说,这是伪钱,要吃官司的。
不过商事局下属的商店也不为难普通百姓,不会报官,只是折扣要收多点,再提醒你这钱以后不要收了。
但你要是拿着几千上万枚私铸的铜钱去买东西,当场拿下,逮送警察厅,问你一个私造钱币,
少不得西市口走一遭。
「你给四厘?」
「好。
小贩收了四枚「当一厘」的国计银行铜币,没有方孔,实打实的四枚新铜钱,图案和花纹精美,闪着黄灿灿的光,让他的眼晴一亮。
塞进腰间的钱袋,取下最大一串糖葫芦,递给期待许久的孩童。
妇人满意地点点头,摸了摸儿子的头:「好好学习。你爹在京东煤铁厂做工不容易,一串糖葫芦要四厘钱,都能买一尺布了。」
说完,她转回院子里。
小贩走了十几步,转过头一看,看到手里拿着糖葫芦的孩童,成了这条胡同最靓的崽,十几个小孩围着他,眼巴巴地看着手里举高高的糖葫芦,脸上堆着巴结的笑。
「迅哥儿,让我添一下,只一下。」
「迅哥儿,让我舔两下,我用昨个捕的跟你换..:」
小贩笑了笑,继续往前走。
「糖葫芦...」」
在酒楼饭店扎堆的西城丰城胡同附近,有小贩在大声叫卖。
「快来买,连环画!商务印书局新出的连环画,巴掌大小,有字有画,老少皆宜,三分钱一本,快来买啊!」
「新出的《说岳传》丶《大明英烈传》,名家作画,学士编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脚店里坐着几位汉子,其中一位汉子,脸大如圆盘,额头倍亮,络腮胡子,拦住了卖书小贩。
「有《精品梅词话》没有?」
小贩嘿嘿一笑,「这位客官说笑了,我是卖连环画,新闻报纸的,你要的那是大部头书,得去书店里买。
你老移步,不远都城隍庙附近有家弘文书店,里面肯定有。」
旁边的同伴取笑汉子,「老藤,你还好这一口?」
老藤嘿嘿一笑:「我就喜欢看里面的插-图。」
众人轰然大笑,连卖连环画和报纸的书贩都忍不住跟着大笑。
书贩后面背着十几连环画,胸前背着几叠报纸,继续往前走。
「连环画!有画有字...」
「报纸,最新的报纸。《新闻报》丶《新明报》,还有《大明朝报》,一报在手,尽知天下事。」
一路叫喊着,来到了阜成门大街,一行队伍走了过来。
十二三岁的男孩,穿着草绿小翻领短袖上衣和到膝短裤,腰间扎着两指宽的牛皮袋,斜背着一条草绿色背包,踏着布鞋,理着短发,戴着一顶原野灰色的软帽,排成四行长长的队伍,沿着大街右边,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
最前面一位男孩高举着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有两行八个金黄色大字:「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下面是一行稍小的金色字:「朝阳学堂」。
队伍最前面一位穿新式原野灰陆军军装的军官大声喊。
「《满江红》,大家一起唱!
怒发冲冠,凭栏处丶潇潇雨歇...预备起!」
三四百名少年齐声高唱:「...抬望眼丶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歌声如春雷秋潮,在西城上空回荡着,引起无数百姓瞩目,不少孩童跟着一起唱,许多人不会唱,只是跟着一起哼哼,兴奋得又蹦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