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县试(1 / 2)

状元郎 三戒大师 3794 字 3天前

第242章 县试

苏录看那首道四书义的题目——而众星拱之子曰诗三百。

便知此题为截上搭下题,前半截『而众星拱之』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后半『子曰诗三百』出自同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两句话并不相干,所以这又是一道『隔章无情截作题』。

这种题型难度颇大,不过单就这道题本身并不算难。因为前者说的是教化,后者说的同样是教化。

所以苏录瞬间就想到,破题需紧扣『为政以德』与『诗教无邪』的内在关联——二者皆为圣人垂教天下的载体:

北辰居中不动而众星环绕,喻圣人以德行凝聚人心。

诗教同样可正民心丶厚人伦。

前者是政德的具象,后者是文德的载体,合而观之,可见孔子『为政』与『为教』一体两面的治世思想。

一旦参透出题者的玄机,截搭题就变成了普通的四书题,接下来只需要正常破题作文即可。

苏录手握香片,轻嗅着那如兰似麝的香气,闭目构思片刻,便提起魁星点斗笔,在墨盒中蘸饱了墨水,笔走龙蛇于稿纸之上——

『德立政弘,本立道行;诗旨无邪,百篇归正。』

『德为政原,若北辰凝而星共;诗以正范,犹圣言简而篇齐。』

『尝谓圣人之道,一德一正。德立政弘,本固而化行;正着诗归,宗定而旨一。观星拱知政本,味诗旨知教宗,体用相资,无二理也……』

『……』

一篇六百七十字的八股文一气呵成,苏录搁下笔,略略活动一下手腕。这篇文章他差不多用了半个时辰……

虽然考场中没有报时,但苏录经过多年练习,已经可以相当精确地估计时间了。

既然这道截搭题是重中之重,他也就不着急做下一道题了。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喝口水润润嗓子,从早晨出门到现在快两个时辰了,他还一滴水没沾呢。

苏录抽出最下层考篮,拿出水壶,啵的一声拔掉塞子。

考场中针落可闻,考生们要麽冥思苦想,要麽在努力打草稿,听到这一声齐齐吓了一跳,有人还『啊』了一声。

「啊什麽啊?!」监考的书吏登时怒喝。

那考生都快委屈死了,你不问那人啵什麽啵,问我啊什麽啊?

好在他是考了好几回的老童生,知道这时候张嘴就会动辄得咎,便低下头一声不敢吭。

苏录也不敢回头,只能在心里暗暗抱歉。但水还是要喝的,他轻轻抿一口已经放凉了的『薄荷盐梅水』,只觉喉间一冰,盐梅和薄荷的酸冽便在口腔炸开,让他精神一振。

苏录也不敢多喝,抿了几小口便小心翼翼扣上塞子,这回一点动静没发出来。

把水壶放回考篮,他便带着满嘴的清爽和回甘,对做好的文章精益求精起来。

一直改到满意为止……

而这时在他脑中『后台运行』的第二道大题——『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也已经形成腹稿了。

这道题出自《论语·宪问》,而且是完整的句子。比第一道题简单太多。苏录刚入太平书院时的月课考题,都比这个难。

当然,再简单的题目,也得保证文章的质量。

所以苏录并没有草率下笔,而是从头审题构思,确定自己的腹稿没什麽问题,才提笔开始打草稿——

『义理为上,君子所达;功利为下,小人所趋!』

破题之后,又是一气呵成,同样六百七十字左右!

这回用的时间更短……

苏录不急不躁,又精益求精反覆推敲起来,感觉改无可改后,才将上午所作的所有稿纸装入卷袋。

然后他弯腰抽出二层考篮,轻轻搁在桌上。再把水壶拿上来,慢慢慢慢拔掉塞子,惬意地呷一口。

开饭!

苏录将一层层的油纸袋打开,把里面的四样糕点丶火方熏鱼摆在瓷碟里,然后抽出筷子,夹起一块送入口中,动作优雅而从容,而且一点声音都没有。

可是它有味啊……

考场中很快便弥漫着火腿和熏鱼的香味,忙了一上午的考生们不由自主狂抽鼻子。紧接着肚子咕咕此起彼伏,有如池塘中的蛙群。

这下他们的大脑直接断电了,哪里还有什麽思路?只好也先清空了桌面,拿出各式各样的吃食,把午餐用了再说……

这边苏录也没敢吃太多,浅浅用了四块糕点各一,火方熏鱼各二,便搁下了筷子,以免待会儿晕碳。

喝点水清清口,他就收摊了……

苏录又从考篮中摸出手巾,先擦乾净手,再把桌面仔细擦乾净,这才将草稿纸从卷袋中,重新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