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录三人从书童和田总管手中接过了考篮,跟老板娘和小田田挥手作别,便转身穿过栅栏,汇入了赶考的人群。
虽然送考的一干人等都被隔在身后,但眼前依然乌泱泱都是人。
「以为州试人不多呢,没想到还这麽多。」李奇宇惊叹道:「怕得有上千人了。」
「差不多吧。」马斋长道:「今年通过县试的有两百人,还有州试不中者,人数是今年的四倍,加起来正好一千之数。」
「这一千人里没一个比你差的。」程万范幽幽对『孙山』道。
「别说了,再说我就要哭了。」李奇宇郁闷道。
「知足吧。」这时,张先生笑道:「好歹咱们只有一州三县,换成江南那些十多个县的府,府试得有四五千人呢,员额却不比咱们多太多。」
「那麽说,咱还占便宜了?」李奇宇道。
「当然了,所以好好考吧。」张先生鼓励众弟子道:「一共一百个院试名额,每人都要占一个!」
「是,先生!」众弟子齐声应道。
说话间,众人来到学宫门外的广场上,寻找写着『合江』二字的灯笼……州试是要先以县为单位点名的,点完一个县入场一个县。
好在县不多,泸州之外只有纳溪丶江安丶合江三县。考生们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写着合江二字的大灯笼,还有立在灯笼下的海教谕。
海瀚是两天前到泸州的,专门就为了送考来的。他一手持笔,一手拿着本县赴州试的童生名册,来一个考生就勾一个名字。
「教谕大人。」苏录也排队走到海教谕面前,客气道:「学生苏录,前来报到。」
「小苏先生来了。」海教谕更客气,一边在他的名字后面打勾,一边笑道:「你们县前十可以不用在这排队,直接到学宫门口候着吧。」
说着小声道:「咱们县人最多,足足三百一十七,还不知道要点名到什麽时候。」
一州三县都一样各五十个名额。合江考生最多,只能说明他们通过州试的人最少,全都攒在这一关了。
「好嘞,那我们先过去了。」苏录便招呼林之鸿丶乔枫和程万舟,在众同乡艳羡的目光中,来到了学宫门前。
「站住!」官差在栅门前拦住他们。
「这位大哥,我们是提坐堂号的考生。」苏录等人便出示了各自的浮票,上头盖着『堂』字印戳。
那官差便就着灯笼,仔细检查了四人浮票,又跟花名册对了号,甚至还就着浮票上的信息,比照四人的体貌特徵,全都确认无误才放行。
进去栅门后,穿着九品官袍的州典史,命四人将考篮中的物品全都取出摆在桌子上,一样不落仔细检查起来,甚至连带的点心都给掰成两半……
那典史命四人脱掉鞋袜,摘下帽子,解下腰带,接受『搜子』搜身。
那滋味说实在的并不好受,比机场安检严格十倍,对高自尊的人更是折磨。苏录终于理解了,刚山先生为什麽宁肯一辈子不中举,也不受这份折辱。
苏录三人还好,程万舟却受不了这份折辱,嘤嘤嘤抽泣起来,幸亏边上还有苏录三人在,他才没崩溃。
重新穿衣服的时候,他带着哭腔道:「早知道提坐堂号这麽惨,打死也不考前十名。」
这一制度源于宋代『别头试』的防弊传统,简单说就是将县试中成绩优异的考生,提至明伦堂中,在知州大人眼皮子底下作考。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对他们搜检如此严格了。下面官吏怎麽可能让他们,有机会在知州面前公然作弊?
当然,提坐堂号也大有好处。他们的卷子会被知州大人重点批阅,还有机会得到额外面试,录取概率显着高于外场考生。
搜捡完毕后,四人重新穿戴整齐,把物品装回考篮,便率先进入学宫。
~~
另一边,苏有才和苏满又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全县考生才终于到齐。
海教谕赶忙高声禀报担任提调的判官大人,但这时泸州和另外两个县的考生早就到齐了,所以只能耐心等他们搜捡完毕了。
结果一直到天放亮,提调官才带着搜子们过来……好处是,搜检自然没那麽严格了,只草草翻了翻他们的考篮,随便摸了摸他们身上,就放他们入场了。
但这没什麽好庆幸的,因为四十名提坐堂号的考生,至少能占据三十个录取名额。他们这九百六十外行考生,只能去争取剩下的七十个名额。竞争异常残酷!
分开找座位时,苏满沉声对苏有才道:「二叔只管放手一搏,祖宗会保佑我们的!」
「嗯,好运常在!」苏有才重重点头,他心里头其实一点谱儿都没有,但不能影响到大侄子。
他抬头看看天色,只见天公作美,万里无云,倒真是个考试的好日子。
苏有才忽然笑了,能走到这一步,自己已经了无遗憾,剩下的就是享受过程了……
至于成绩,有子侄辈在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