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老公祖这是怎麽了?(2 / 2)

状元郎 三戒大师 3734 字 2天前

苏录一看,这是一道『隔章有情截作题』。所谓『有情』就是上下文有联系,所以题目截自《论语·为政》三则相连的论孝语录:

首句『父母惟其疾之忧』出自『孟武伯问孝』章。孟武伯问什麽是孝?孔子说:『除生病不能避免外,不要让父母担忧子女的任何事情。』

中段出自『子游问孝』章。子游问什麽是孝?孔子说:『要对父母恭敬孝顺,而不是仅仅赡养就够了。那样跟养犬马有什麽区别?』

末句『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出自『子夏问孝』章。子夏问什麽是孝,孔子说:『保持和颜悦色最难。』

三则语录虽为不同弟子问孝,却层层递进——从『身孝』到『心孝』,最终归至『色养』。

所以这道题比县试的截搭题容易许多。坐在这里的考生不可能有人偏题跑题,更不可能破不出题来。

但难也难在这里,太大众化的题目,太容易写成陈词滥调了。

在大家都会的情况下,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只有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来靠个人功力,二来要多花心思。

所以苏录没有马上着手破题,而是回想起,在文会上得到一个小情报……冯幕友告诉他,上个月是贾知州老母亲八十大寿,但是他远在泸州,回不去山东老家,心里一直很难过……

很显然,贾知州就是在这种念亲恩的情绪下,才出了这道题。所以作文时,肯定要关照到知州大人的心情。

如果能把文章写到他的心坎上,引发他的情感共鸣,肯定能得到知州大人的偏爱。

但这并不是什麽绝密消息。因为上个月,贾知州曾经在府上设宴遥祝老母寿辰,满城士绅都去道贺过。

因此知道此事者不在少数,这些人肯定都会跟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如果一味地煽情,一篇两篇还行,多了的话贾知州肯定会看腻味的……

所以还得不落俗套,才能从一众『妈宝文』中脱颖而出。

苏录制艺这麽久,写过的题目不计其数,但写一篇完全以情动人的八股文,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幸亏经过老山长一年多的教导,他已经超越了『看山是山』的阶段,哪怕是在应试时,也不会被八股文的范式桎梏住了……

他微闭双目,耳中回响着老山长的谆谆教诲:『我现在要求你忘掉考试,忘掉八股,回到写作的初心上。』

『这初心啊,就是文字的『魂』——你不为应付谁,不为讨好谁,就为心里那点『不吐不快』……是欢喜到想与人分,是痛到想找人哭……等你先有了这份『不吐不快』,再拿八股的架子去装,那架子里才不是空的,是有你自己的气丶自己的热丶自己的真心,这时候写出来的,才叫『文章』……』

在老山长的教诲声中,苏录摆脱了投机的心理,也忘掉了这是考试,只一心一意回想自己的母亲。那个永远在他心里,却再也见不到的人……

苏录闭眼时,母亲的影子便愈发清晰。

他小时候摔破了膝盖哇哇大哭,那个抱着他安慰,用唾沫给他涂伤口,笑着说『不怕不怕,死不了』的母亲。

他小学时,那个为了让他好好读书,毅然辞掉了受人尊敬的工作,带着他到市里借读,自己去工厂做工丶每天满手血口子的母亲。

他念大学时,那个总抱怨他不打电话,都快要忘记他样子的母亲。

他成家立业后,那个总是翻看他儿时照片的母亲。

那个罹患绝症后,从来不在他面前喊一声疼,生怕让他难过的母亲……

不知不觉中,苏录已是泪流不止,泪水点点滴在稿纸上,洇做了朵朵白梅。

苏录提起笔来,蘸着泪水,将对母亲满腔的思念与愧疚,全都倾注进了文字里……

~~

苏录的异常早就引起了贾知州的注意,他知道苏录的母亲早逝,心说看来自己的题目让这孩子伤怀了。

不禁暗叹,看来这孩子也是个孝子。

对他的文章也不由充满了期待……

等到苏录打完草稿,还没来得及修改,贾知州便站起来,伏身探手抽走了他的文章。

苏录惊讶抬头,贾知州示意他继续做下一道题。

『不是……我还没改呢。』苏录无可奈何,只好收束情绪,准备做下一道大题。

老山长这种『不吐不快写作法』好是好,就是太伤神了。

他刚让自己的心情平稳下来,耳边却听到了抽泣声,心说难道还有难兄难弟不成?

却发现那哭声来自正前方,苏录再次错愕抬头,便见贾知州拿着自己那张泪迹斑斑的稿纸,哭得稀里哗啦……

众佐贰属吏也惊呆了,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公祖这是怎麽了?

ps.这章感谢新盟主『老子当年饱经惯』,继续求月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