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强势的江成
一九五九年的一月三号,离过年还剩一个月零五天。昌城的街道上已经有过年的氛围了,供销社和国营商店已经开始卖年货。
而昌城汽车厂却在年前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性质可以说是恶劣了。
从五八年广交会开始,因为昌城汽车厂提前生产了一些车辆来用于外贸易订单。所以最早下单的一批人在半个月内就拿到的车辆。
到了十一月,就已经交付了大部分年前就需要车辆的订单。到了十二月份,除了分批次采购的订单,差不多需要交货的订单全部完成。
这到了五九年一月份,汽车厂还在加大马力生产,为的就是过年的时候大家好放松放松。
余开宏的生产操作其实已经违规了,因为厂里还没有等到新的订单通知就开始提前预备了。
通知还没下来,第二批次的订单车辆已经开始往港口运输了。
关键是外贸易部那边一开始也没觉得有什麽问题,只要哪些采购商人完成的第一批次的交付。然后交了定金,约谈一个时间进行第二批次的交付就行了。
但是除了一些正规本来就是购买汽车的采购商,那些想挣差价的商人,人家才拿到第一批汽车。还没打开销售市场呢,要再次购买,起码得一两个月后看情况再说。
广州那边的港口和码头仓库,还有一些露天场地,都已经停放了不少昌城汽车厂生产的汽车了。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是采购商补交了定金,然后又说不要了。这种违约,责任自然不在昌城汽车厂,因为昌城汽车厂是按照交了定金单子的车辆来生产的。
可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大量采购商找理由取消了第二批次的订单。那这责任外贸易部可就不承担了,所谓的出口转内销,那是无奈之举。
其他不说,起码出口转内销,得浪费不少国内的运输力。产品真要一开始就是内销,直接运输到各地就是了,没必要先运输到港口,然后再运输到各地。
外贸易部是不想担这个责,分批次订单在他们看来就是预计订单,让汽车厂知道有多少预计订单不代表就能提前生产。只是让汽车厂做好准备而已,外贸易部还没通知昌城汽车厂生产哪些订单,汽车厂那边都提前把车生产出来了。
那麽这批车辆的运输,制造费用,外贸易部可不会安排有关部门去支付。
因为这事情,余开宏得知情况后,立刻紧急叫停了所有外贸易订单的生产。并且召开了会议,看看这事情怎麽解决。
这事情余开宏不召开会议都不行,这样的事情可瞒不住。就算把发出去的车辆召回,也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的。
对于汽车厂来说,能抗的住这样的损失。但对于余开宏个人来讲,这损失他可不好抗。
浪费铁路运输,汽车厂自身运输队的运输。而且现在厂里还有不少外贸易订单车辆,方向盘都是在右边的。
把发出去的汽车召回,汽车厂这边根本没地方停放。
但是现在并不是追查谁的责任时候,得先把问题给解决。
这算是紧急会议,遇到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什麽好的办法。又是快要过年的时候,只能快狠准果断行事。
国内本来对车辆需求就很大,如果不是为了外汇,上面都不会选择出口汽车。
外贸易部现在不可能担责,让发出去的车辆进行出口转内销。因为那样的话,还要支付汽车厂这边的制造费用,而且汽车还要进行改造。
汽车厂可以把现在厂内所有多生产了的车辆进行方向盘的驾驶位进行改装,但是改一个方向盘驾驶位,工程量其实并不比造一辆车快。
现在汽车厂的车辆组装车间基本上都是机械组装车间,除了产量要求不高的,在使用普通车间。
现在的车辆组装也算是流水线了,只不过流水线划分的还不算完全精细。设备不高级,升降和移动并不迅速,所以有些能在一起组装的还是选择了在一起,但是组装的速度依然算是这个时代的一流了。
可要换方向盘的驾驶位,得把仪表,转向系统,踩踏组件和相关的线路都得调整。还有带锁方向的车门和雨刮器之类的,也就是现在的车电子设备不多,多的话更麻烦。
这些都要安排人手工拆卸,需要大量的人力。
拆卸更换驾驶位,是很不划算的行为。但是厂内车辆存放也是一个问题,停车场场地停放了很多打算继续发出去的车辆。如果不发出去,又影响了国内车辆生产的停放。
关键是不召回车辆,也影响港口那边的仓库使用。
召回的话,需要消耗更大成本,让汽车厂来进行内部解决。最少不会给厂外其他部门添加麻烦,因为不召回,直接放在那边,拖到下一届广交会,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是人家仓库的储存和维护费用,还有就是影响人家仓库的正常使用,人家肯定会上报的。
在会议上,江成看着余开宏一张苦瓜脸,气是不打一处来。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出了这样的事情,不是让大家过不好年嘛。
江成其实是可以幸灾乐祸的,反正他是负责技术的,虽然兼任第一副厂长,但是目前也只是在负责红星汽车和一些车辆零部件的生产。这事情对于江成来说完全可以冷眼旁观。
但是真遇到事情后,这汽车厂可是江成一手搞起来的,他做不到袖手旁观。余开宏身为厂长,负责全力生产的命令也是他下达的,这事情他肯定要担责。
可现在提出的两种方案,都会让汽车厂损失很大。
「董主任,我想听听在广交会期间发生了什麽事情。这好好的,采购商不可能跟商量好了一样,都不进行第二批后续采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