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黄文仪要离开了
侨汇券,算是江成这趟广州之行获得的最好东西了。
有了这个券,就算是这旱灾几年,江成也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了。不过昌城没有百货友谊商店,只有瓷器友谊商店。瓷器又主要是景德镇那边的产品,供应外宾购买。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侨汇券还要考虑到出行的问题,没有介绍信,现在普通人都坐不了火车。江成属于干部,倒是不需要介绍信就能做火车,还能做卧铺。
江成等人从广州回来,他的威望又在汽车厂达到了高峰。普通工人不是谁都有无私的思想的,有些人只知道谁能给他们弄到更多的福利就是好领导。
江成和其他人刚到广州的时候,就立刻让李安在联系那边的物资局,在他们还没回来的时候,就有采购的海鲜和乾货产品往昌城运了。
所在在他们没有回昌城的时候,厂里就开始发第二批年货了,而且厂里的食堂也有了新的菜品。
这些东西怎麽来的,也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是厂里的江总工在广州那边弄来了,五七年之前入职的员工,都不用告之就明白。五八来厂里的新职工不知道这情况,是别人说了才知道的。
江成回到厂里后,也领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年货,开始安心的等待着过年。
这次汽车厂没有接到外贸易订单就生产的事情,算是圆满解决了。但要是解决的人是余开宏,那他可能承担的责任不会太多,可以功过相抵一部分。
可这次解决事情的是江成,因为江成也是汽车厂的人,算是为汽车厂弥补了过错。也算是帮余开宏补救了一下,但他依然还是要但一些责任,只不过比之前坐以待毙要好的多。
而江成离开的这一个月里,汽车厂的研发部门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里,汽车厂发布成果后,就算江成不安排黄文仪去四九城,四九城那边的人也要来要人了。
103机,占地四十平,每秒运算速度只有三十次,后来增加了磁芯存储器后,每秒能运算两三千次。
关键是造价还不便宜,一台计算机的成本要二十五万元。这个时代的二十五万,不亚于后世上千万块。
但是昌城汽车厂在用集成电路完整复刻了103机的结构后,哪怕一些电子元件和线路用黄金在制造,成本也就十分之一。后来又经过了其他电子元件的改良,再次压低了成本。
当然了,这个成本得怎麽去看。一个集成电路板,现在制造的成本虽然不断在降低,但初期的研发费用,材料设备费用。
昌城汽车厂的研发部几乎是一直在同时进行很多个项目的研发,每天都在烧钱。也就是工业矽自己能生产制造了,否则光四百块钱一斤的矽材料,每天都不知道要浪费多少。
现在矽的材料价格可以说是白菜价格的,但是这得看怎麽算。如果自己使用不上多少矽材料,像西方有些国家还只是用于制造电晶体上面。那麽算上人工,技术研发,设备成本,一斤矽卖几百块很正常。
汽车厂要不是需要大量的矽,那购买电弧炉,还要后期提炼,投入数十万也的确没多少意义。
汽车厂把计算机是造出来了,不算上研发费用,成本是很低了。但是从零到有,汽车厂已经投入上百万了,这还只是在集成电路上面。计算机还有其他构件,都要改良,都要花钱。
如果算上研发费用,只制造出一台计算机,那这成本就是天价。
但是总比现在光制造一台计算机就要二十五万的103机强,关键是现在好几个部门在研发104机,104机直接占地面积要两百个平方,然后预算成本是制造一台104机得要两百万的成本。
只是那边还在研制的时候,昌城汽车厂公布了最新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信息。
微型电子计算机由多个集成电路板组合,目前汽车厂还无法制造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密集型集成电路板。
蚀刻的问题不是那麽容易解决和提升的,要凭空来想像制造一些设备。而江成没有这方面的『记忆』,只能由研究人员慢慢探讨,不断改良设备。
可以说是一项无底洞的投入,就像后世华为那样每年数千亿的投入那样。
不过明年就不需要汽车厂来对这方面的投入了,现有的技术,升级一些汽车上的设备已经足够了。
黄文仪现在制造的计算机,性能已经接近正在研发的104机了。要继续增加运算速度能力,如果不控制大小的情况下,对于黄文仪来说也不难。
那边104机已经研发了一大半,快完成了。就算昌城汽车厂这边公布了微型计算机的性能,那边也会对104机的研制进行完成。
但是104机基本没有后续了,两百万成本的一台计算机,还有二十五万一台的103机,如果有十分之一不到的成本,还大小也只有十分之不到的计算机取代,怎麽选择根本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