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怎麽死是个难题!
在十九世纪,一月份去俄罗斯,哪怕是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即使是屠格涅夫这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一般也只在春天回去,一到秋天就返回巴黎。
但是如果把时间拖到了春暖花开,《雷雨》的首演就会错过演出旺季,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力都会大打折扣。
委托其他人前往,又估计很难说清楚他的要求,到时候自己恐怕还要再跑一趟。
「亚布洛奇科夫蜡烛」是解决高强度舞台闪电效果的关键。
特斯拉擅长的是系统设计和控制,而亚布洛奇科夫掌握着特定光源的核心。
没有合适的「灯泡」,再好的电路也是空谈。
犹豫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莱昂纳尔知道,要想实现他心目中的《雷雨》,就必须掌握最好的技术资源,无论它们在哪里。
他下定决心,要去圣彼得堡一趟。
他先给埃米尔·佩兰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知自己需要短暂离开巴黎,为剧院改造寻找关键的技术支持。
然后,他又向苏菲和艾丽丝说明了情况。
艾丽丝的担忧之色溢于言表:「你要去俄国?冬天?我听说那里冷得能冻掉耳朵。而且,那麽远……」
苏菲则更实际一些,她知道莱昂纳尔已经下定了决心:「路上小心,莱昂纳尔,我会帮你收拾行李。
还有,『奥尔比贸易公司』去圣彼得堡有专门的线路,也有办事处,你需要帮助的话可以找他们。
我们的打字机和自行车有不少是走了『奥尔比』的渠道,你现在是他们的摇钱树……」
苏菲一边说着,一边给在便签上给莱昂纳尔写下「奥尔比贸易公司」圣彼得堡办事处的联络方式。
莱昂纳尔收起纸条,点点头:「谢谢你,苏菲,这很有帮助。」
然后又看向艾丽丝和佩蒂:「别担心,我会尽快回来。巴黎这边就拜托你们照看了。」
佩蒂听说少爷要出远门,去一个「到处都是雪和熊」的地方,小脸上写满了紧张,但她也是最无能为力的一个。
不过就像德彪西说的,入冬以后前往俄罗斯的列车,几乎一周才有一班。
莱昂纳尔这次没有矫情,直接预定了最昂贵的座位和卧铺,不仅有暖气管,还有侍从负责茶饮丶毛毯丶行李。
他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
不过趁着出发前的间隙,他也在全力完善《雷雨》的剧本。
他首先舍弃了《雷雨》原剧本的「序幕」和「尾声」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展示的是「雷雨」的主线故事结束以后许多年,周朴园早将自己的周公馆捐给了教堂当医院。
而已经疯掉的蘩漪和侍萍就被寄养在这间医院里,由教堂的修女负责照料。
故事,也是从修女领进来的一对小姐弟,对两个疯女人的好奇探究与讨论开始与结束的。
曹禺先生当初设计这两幕,主要是为了拉远「雷雨」故事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至于有人接受不了而惊骇莫名。
因为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观众来说,《雷雨》对于「伦理纲常」的破坏,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所以必须要通过序幕和尾声,给全剧笼上一层纱,让观众处于合适的欣赏距离。
这也让整出剧过于冗长,演出时间甚至要超过四个小时。所以大部分的演出,都没有这两幕。
巴黎的观众肯定不需要这种心理缓冲了,因此莱昂纳尔乾脆也舍弃了这两幕,让故事显得更加凝练丶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