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万盈盈(日万第二更,求月票推荐票(2 / 2)

港岛是陈记的大本营,渠道渗透最深,品牌认知度最高。

这种下滑,不正常。

他指着下滑最明显的数据栏,向万盈盈问道:「数据有什麽问题?」

看陈秉文脸色不对,万盈盈强压心里的不安,深吸一口气道:「陈生,我们初步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瓶装糖水和『劲霸』上市已有一段时间,部分消费者的新鲜感在消退。

第二,《醉拳》电影在港岛的热度高峰已过,它对『陈记糖水铺』场景的带动效应正在减弱。

我们观察到,影院周边便利店和超市里,瓶装糖水的销量下滑最为明显。」

陈秉文的目光扫过报表上的数据曲线,最后定格在万盈盈略显紧张的脸上。

「新鲜感消退?

电影热度减弱?」

陈秉文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但无形的压力让万盈盈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这是市场部的初步结论?」

「是是的,陈生。」万盈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陈秉文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报表上的数据线,那向下的箭头像针一样刺眼。

万盈盈的解释「新鲜感消退」丶「电影热度减弱」有一定道理,但这下滑的幅度和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港岛是陈记的根基,这里出了问题,远比日本或韩国的挑战更让他警惕。

「新鲜感消退是必然的,但我们的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耗品,应该有复购支撑。

电影热度减弱也是事实,但我们的产品在便利店丶超市的常规渠道铺货率很高,不应该只依赖电影带动。

影院周边下滑明显,说明电影关联消费确实在减少,但其他渠道呢?

为什麽也普遍下滑?

万经理,你们只分析了这两个原因?」

说完,陈秉文直视万盈盈,等待她的答覆。

在陈秉文的注视下,万盈盈顿感压力骤增。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从文件夹里又拿出几张照片和几份文件:「陈生,这是我们市场调查员在九龙和深水埗几家小型杂货店拍到的,还有收集到的产品样本。」

照片上,是几家不起眼的小店货架。

上面赫然摆放着与「陈记」瓶装糖水包装极其相似的瓶子,名字却叫「陈记糖水铺」或者「陈氏糖水」,字体丶颜色都刻意模仿,不仔细看很容易混淆。

旁边还有模仿「劲霸」的蓝色瓶子,名字叫「劲力」或者「活力源」,包装风格也高度雷同。

「山寨品?」陈秉文眼神一凝,拿起一份文件,是购买记录和粗略的成分分析,「什麽时候出现的?规模有多大?」

「大概在两周前开始零星出现,最近一周数量明显增多。」

万盈盈语速加快,「主要集中在小型杂货店丶街边摊档,价格比我们的正品低20%-30%。

成分很粗糙,糖水甜得发腻,香精味重,『劲霸』模仿品的口感更差,提神效果存疑。

但因为价格便宜,又蹭我们的名字和电影热度,吸引了不少贪便宜或者不仔细看的消费者。」

听了万盈盈的解释,陈秉文脸色阴沉。

新鲜感消退丶电影热度减弱是内因,是市场规律。

而山寨品的出现,则是外部的恶性竞争,直接蚕食市场份额,损害品牌形象。

两者迭加,造成了报表上清晰的下滑曲线。

「为什麽不早报告?」陈秉文的语气带着一丝严厉。

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能早一点发现,势必会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虽然现在也不算晚,但是这种有问题不及时上报的风气,陈秉文坚决不能助长。

在陈秉文看来,这种延误是致命的。

商场如战场,信息就是生命线。

山寨品如同潜伏的病毒,初期只是零星感染,若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隔离处理,代价最小,效果最佳。

但若任由其扩散蔓延,等到症状明显时才被动应对,不仅治理成本剧增,市场阵地已然失守,品牌形象也已受损。

万盈盈的延误,让陈记错失了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的黄金窗口期。

更重要的是,陈记正处于高速扩张的关键节点。

日本市场有竞品力保健猛烈进攻,「再来一瓶」活动蓄势待发。

韩国市场刚刚开启,需要精耕细作。

北美市场在试水摸索。

港岛作为根基和大本营,更是所有战略的支撑点。

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滞后或失真,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他基于错误或过时信息做出的决策出现偏差,进而波及全局。

陈记如今体量庞大,层级渐多。

一旦「小事拖大」丶「瞒报缓报」的风气形成,决策层将如同盲人摸象,无法及时感知市场的真实脉搏,无法精准调配资源应对危机。

今天可以是对山寨品的小疏忽,明天就可能是某个重要市场的突发危机被层层过滤丶淡化,最终酿成大祸。

信息的透明丶准确和及时,是陈记这艘快速航行巨轮上最重要的航标和预警系统。任何堵塞信息通道的行为,都是在动摇公司的根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