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声东击西(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回到伟业大厦顶楼的办公室,陈秉文再次摊开青州英坭的资料。
目光落在股权结构那一栏。
与李嘉诚的会面,表面客气,实则已划下道来。
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较量了。
他盯着股权结构图,大脑飞速运转。
目前,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持股25%,自己的糖心资本持股20%,剩下的55%分散在市场和中小股东手中。
按照游戏规则,上市公司的重要决议,如增发股票丶合并丶修改章程甚至清盘,需要超过75%的出席股东投票同意才能通过。
这意味着,如果他能够牢牢握住超过25%的股权,就等于拥有了一票否决权。
届时,即便李嘉诚是最大股东,也无法在没有他点头的情况下,做出任何可能损害他利益的重大决策,比如通过增发股票来稀释他的持股比例。
这25%,就是他的生命线,也是他在这场博弈中最重要的筹码。
也就是说眼下他必须再收购至少5.01%的青州英坭股权。
但怎麽拿?
在二级市场上,李嘉诚资金雄厚,如果正面竞价抢筹,自己胜算不大。
而且大规模收购必然推高股价,成本会急剧上升。
必须用更聪明的办法。
不在青州英坭上与李家成展开贴身肉搏,就必须开辟第二战场。
通过第二战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在战略上赢得最终的胜利。
而目前,长江实业或者说李家成的短板,就是他即将从滙丰手中收购的和黄集团。
陈秉文在笔记本上写出「和记黄埔」四个字,随后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李嘉诚的七寸就在这里。
收购和黄需要动用巨额资金,此刻长江实业的现金流必然紧张。
否则,也不会找滙丰贷款。
如果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给李嘉诚制造麻烦,让他首尾不能相顾,自己就能在青州英坭的谈判中争取到主动权。
想到这里,他让秘书阿丽把方文山请了过来。
方文山很快来到办公室。
「陈生,你找我?」
陈秉文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说道:「方总监,我们现在的资金储备越来越丰厚,不能总趴在帐上。
我打算成立一个直属集团的投资部,专门负责股票丶期货和其他金融投资,让钱滚动起来。
你负责组建,把之前在泰国操作过金象食品收购那几个核心操盘手调过来,再物色一些可靠的新人。」
陈秉文的要求非常符合公司规范化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
这麽多资金长时间趴在帐上不产生额外收益,简直是浪费此时大好的投资机会。
方文山点头感慨道:「明白,我们确实需要专业团队来管理这块。
公司目前的资金储备算上银团贷款,帐上还有两亿多的资金,确实需要专业运作。」
陈秉文点点头,接着说道:「眼下有两个任务,优先级不同,操作方式也不同。
第一个任务,是公开的,甚至要有点声势。
用一部分资金,在二级市场吸纳青州英坭的散股。
在我们现有20%的基础上,再收购至少5.01%的股份。
要做出我们志在必得丶誓要争夺控股权的姿态,动静可以稍微大一点,让市场和李家成都注意到我们在抢筹。」
方文山微微皱眉,质疑道:「陈生,这样正面和李家成抢,会不会成本太高?
而且容易引发股价快速上涨。」
「所以要控制节奏,把握好度。」陈秉文笑着解释道,「我们的真实目标只是5.01%,拿到否决权就达到战略目的。
之所以做出全力争抢的姿态,是为了吸引李家成的注意力,掩护另一个行动。
一旦拿到5.01%,剩下的操作可以转为高抛低吸,既维持市场热度,还能赚取差价。」
「明白了,虚张声势,实取要害。」
方文山领悟的很快,明白陈秉文是想要声东击西,「那真正的目标是哪一个?」
陈秉文神色更严肃了些:「真正的目标,也就是第二个任务。
需要绝对保密。
找完全信得过的人,用离岸帐户和不同的券商渠道,悄悄吸纳和记黄埔的流通股。
动作要隐蔽,分散下单,不能引起任何市场注意。
资金不限,有多少吸多少,但均价要控制好。」
方文山这次真的愣住了,他完全跟不上这个逻辑:「收购和黄?
陈生,这和我们的主业完全无关,而且和黄盘子那麽大,业务复杂,我们.」
「原因我现在不方便解释。」陈秉文打断他,不容置疑的说道,「你只需要知道,这对我们未来的战略至关重要。
照做就行,资金我会保证。
记住,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操作团队也只管执行,不要问原因。」
方文山看着陈秉文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
他虽然满心疑惑,但基于对陈秉文过往判断力的信任,还是点头答应下来:「明白,我会安排最可靠的人手,分渠道秘密进行,确保绝对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