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统战(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2 / 2)

陈秉文果断地说道,「必要的时候,可以制造一些波动,吓出一些散户和小机构的筹码。」

「明白!」

谢建明重重点头,立刻转身走向操盘手们,开始低声布置任务。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陈秉文再次翻出获多利送来的那份青州英坭的详细资料。

此时的港岛公司法下,董事会席位分配更依赖于股东间的协议和谈判,而非严格的股权比例对应。

青州英坭的董事会规模是7人结构。

长江实业作为控股股东,必然牢牢把控多数席位。

根据累积投票制的理论计算,糖心资本持有20%股份,在7人董事会中理论上可确保1到2席。

但这只是理论。

实际操作中,控股股东往往会通过安排「自己人」占据独立董事来稀释少数股东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像财务委员会这样的核心决策机构,其成员资格并非由股权决定,而是完全取决于董事会主席的任命。

即使糖心资本获得了董事会席位,如果李家成不同意,他们很可能被排除在财务委员会之外,无法接触到公司最核心的财务和运营信息,对重大投资丶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没有发言权。

而持股超过25%,他就拥有了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否决权。

这是一种更具强制性的权力,不完全依赖于董事会的席位分配。

即使方文山和凌佩仪被排除在财委会之外,他仍然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否决那些他反对的重大决议,迫使李家成必须与他协商。

此时距离下周二,只有两个交易日。

这麽短的时间内,单纯在二级市场和李家成拼资金丶拼速度,并非上策。

即便最终勉强达到25%,也可能代价惨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且,这种抢筹的举动,还会让散户抱着手里的股票不放,造成市场上流通筹码进一步减少,反而推高收购难度和成本。

想要成功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拿到两个董事会席位,他需要另一张牌。

他的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份关于青州英坭股权结构的报告上。

除了长江实业丶糖心资本两大股东和市场上流通的散户筹码外,青州英坭还有一批持股比例在1%到5%之间的中小股东。

这些股东持有的股份加起来,也有将近15%。

如果能争取到其中一部分的支持,不仅可以在股东大会投票时增加胜算,更可以在董事会席位谈判中增加筹码,或许能争取到进入财务委员会的机会。

中小股东的联合,有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他再次拿起电话,接通了法律顾问顾永贤的办公室。

「顾律师,是我。之前让你梳理的中小股东名单,进展如何?」

「陈生,初步名单已经出来了。」顾永贤回答,「持股超过1%的股东有11家,主要是些小贸易行丶家族信托和个别老牌富户。

正在进一步核实背景和与长江实业的关系。」

「好,名单和初步背景尽快给我。

另外,准备一份简单的沟通提纲,重点了解他们对公司分红政策丶当前管理层的看法,以及是否有意出售股份的意向。」

「明白,今天下班前交给你。」

放下电话,陈秉文稍微松了口气。

多条腿走路,总比孤注一掷要好。

二级市场抢筹要继续,中小股东的统战工作也要立刻启动。

接下来的两天,陈秉文几乎坐镇在投资部隔壁的办公室。

市场上,青州英坭的股票交易异常活跃,股价在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中持续攀升。

谢建明带领操盘手们,顶着高企的成本,一点点地吸纳着市面上的卖盘。

持股比例艰难地向上爬升。

24.1% 24.5% 24.8%每一次微小的涨幅,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与长江实业操盘手的直接交锋。

与此同时,方文山也带队开始秘密接触名单上的中小股东。

反馈回来的信息错综复杂。

有的股东对长江实业的管理表示满意,无意改变;

有的则对多年未增派息颇有微词;

还有的持观望态度,表示需要看到更具体的方案。

周五收盘时,糖心资本的持股比例定格在24.9%。

距离25.01%的目标,只差最后0.11%。

但这最后的0.11%,却显得异常艰难。

市场上的流通筹码似乎突然枯竭了,卖盘寥寥无几,而买盘却依然坚决。

股价被推高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水平。

「陈生,收盘了。今天最后这0.1%,成本非常高。」谢建明有些疲惫的汇报导,「长江实业那边守得很死,几乎是在和我们抢每一手卖单。

下周一最后一个交易日,恐怕.」

「我知道。」陈秉文打断他,声音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下周一开盘,不惜代价,集中所有火力,目标只有一个:冲到25.01%。

完成目标后,立刻停止买入,甚至可以反手卖出部分高位筹码,锁定利润,回收资金。」

「明白!」谢建明重重吐出一口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