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去非洲化
有人轻轻咳嗽,有人转动着手中的钢笔。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共识,这是法国军队在战后唯一选择,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
德拉贡上将的目光逐一掠过在座的每一位同僚,看到了默许,看到了支持,也看到了那一点点被迅速压下去的疑虑,「调集海外省,塞内加尔和法属印支的军队和殖民地军队,行动要迅速,结果要彻底。」
「初步决定调集两个师,两万八千人,加上马达加斯加本地法军,用于镇压暴动,马上将命令传达到上述地区。」
这条命令分别对应了,北非丶东南亚和西非的法军,至于另外一块很大的殖民地法属赤道非洲,则因为交通不便不用通知。
印尼第一大城市雅加达,科曼得知自己晋升的机会已经到了,那麽他就不能继续待在爪哇岛为荷兰人做贡献了,法国才是他的祖国。
但出于尽善尽美的角度,他还是尽可能的做到收尾工作,把离开之后法军继续在西爪哇的军事行动理由一一列出。
印尼作为穆斯林占据绝对多数的地方,苏联又受到了世界大战极大削弱,五年之内苏联无法对印尼施加影响力,联军的主要对手是本地滋生的,也是欧洲传统的敌人,穆罕穆德的信徒。
所以本次行动,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是法军主要的清洗对象,根据各方面的报告,累计击毙各级阿訇达三万多人,但仍然只是西爪哇各类宗教群体的小一部分,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以战养战的效果不错。
这是因为清真寺之类的宗教场所,和印度的神庙类似起到了古代银行的作用,人们常常将现金丶贵重物品存放在清真寺内。这种保管行为基于对宗教场所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任。
管理清真寺的伊玛目或相关人员会负责看管这些财物。
科曼没有对华人六大家族进行洗劫,只是让他们交出运营权,完全是因为有更好的抢劫对象,华人就算是再有财富,在人家的地方也是少数。法国是为了填补贸易缺口而来,华人那点钱哪够?
「军事行动迭加社会生产的破坏,三个月时间足够了,到时候西爪哇的人都没有劲反抗殖民者,但凡是能动都只会把力气放在寻找食物上面。」
科曼把勒菲弗尔叫过来为其分析社会生产力被破坏的可怕后果,三个月时间真的足够了。
虽然他总把两年九季稻挂在嘴边上,可实际上四十年代末的印尼怎麽可能达到这种标准?
爪哇岛的农业条件虽然堪称世界岛屿第一,但三千万人口也不是摆设,这麽多人导致没有稻米出口能力。
军事行动加上生产力被刻意破坏的结果是什麽,东方大国的历次改朝换代已经证明过无数次,饥荒爆发。
虽然东方大国历次改朝换代,都属于百分之五十随机转生任务,但在战场上被杀掉的人口只是极少数,因为战争导致生产力被破坏,出现流民又进一步其他地区的破坏生产力,才是人口大量死亡的大头。
「一旦出现难民,各地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我们搜刮一个地方的粮食,他们没有食物就会前往有食物的地方,就会把粮食短缺的范围扩大。像是潮汐一样让粮食短缺的情况严重最终形成饥荒。」
科曼说到这停顿一下用英国举例道,「几年前的孟加拉饥荒可以作为一个范例,直接就饿死了三百万人。」
他又不是污蔑英国,法国甚至连证据都有,真把法属印度当成摆设麽?连拍摄几张照片都做不到?
「长官,我相信爪哇岛的远征军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就是怕美国施加压力。」勒菲弗尔一边听一边点头道。
「我们这麽干不也是让美国找不到施加压力的地方麽?」科曼笑着道,「苏加诺本人不难对付,铲除这一批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尤其是军队的领导人,荷兰面对的困境就减少很多,甚至可以留苏加诺一条命,他已经通过一次投降证明过自己了,不是什麽意志坚定的解放者。」
苏加诺能力不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证明过的,这个世界上以独立运动领导者,国父身份领导国家多年的领导人,最后被军事政变推翻的事情,还是不多见的,非洲倒是有类似的例子。
光凭藉这一点苏加诺就可以和非洲大区的匹配机制平起平坐,菜的令人安心,留着的作用肯定比杀掉的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