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给他们收拾首尾擦屁股,还不如不用,免得坏事!」
羊琇无奈叹息道。他知道司马炎在想什麽,可是很多时候,与其让事情更少人知道,处于保密状态,也不要让猪队友给自己帮忙!
比如说石崇,平时好像很吃得开,推荐人才的时候有模有样,组织饭局亦是干得很不错,经常能宾主尽欢。
然而现在当司马炎需要帮手,遭遇生死存亡的大事之时,石崇就完全用不上了。
甚至还要防着他泄密!
因为石崇善于交际,他这里若是泄密,简直不敢想像破坏力会有多大!
当然了,石守信也未必完全可靠,只不过当前所有的主意都是他在出,忙前忙后的挑大梁。
这时候不选择相信他,那就只能等着坏菜了。
不管是羊琇也好,司马炎也罢,此刻都感觉到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
……
深夜,李胤家的书房里,大舅子李固弄了一些甜酒糟摆上桌,而李胤则是和石守信在研究洛阳城的城防图。
李固看到父亲和妹夫都不搭理他,只好悻悻退出了书房,临走前带上了房门。
「司马孚一脉掌控的兵马,已经足以做一些事情。司马望应该是铁了心的站在生父这边了。」
石守信拿着炭笔在地图的皇宫位置,画了一个圈。
「你是说,司马望并不会带着禁军攻打晋王府,那样的话很多人都会反叛,或者不听从命令。」
李胤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
石守信刚才说的话,里面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司马望不见得,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带着他麾下的右卫禁军,去进攻晋王府。
那也太耿直了!
但是能不能做些别的事情呢?
不仅能,而且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按照你的计划,是先宣布晋王病情加重,过几天,再将天子转移到金墉城里面软禁起来。
最后一步,就是开朝会,准备在朝会上宣布一些事。」
李胤将石守信的计划说了一通,这是一招「引蛇出洞」的险棋。
如果没有司马孚搞事情,如果司马昭不装病的话,继位程序是这样的:
第一步,将天子转移到洛阳城北的金墉城内软禁起来,并且天子曹奂会在这里宣布禅让。
第二步,司马昭在皇宫太极殿开朝会,上书朝廷,不接受禅让。
这就是一辞一让。
第三步,曹奂在金墉城内重复宣布禅让,司马昭在皇宫太极殿重复不接受禅让,直到到第三次的时候接受。
这样就走完三辞三让的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曹奂绝不允许离开金墉城一步,这便是为了防止曹髦故事作出的举措。
第四步,举行登基大典,司马昭正式登基。
现在,司马昭既然「大病」,看起来要传位于司马炎,那麽第一步依旧。
第二步则是稍稍改一下,直接让曹奂让位于司马炎,再让司马炎上书朝廷就行了。
如果司马孚眼睛没瞎,脚还能走路的话,那麽他就会打断第二步,亲自出面,将天子接回皇宫!
并借着这口气,宣布「清君侧」!
也就是说,司马孚会动手的前提,就是曹奂被强行送到金墉城。司马昭有这个动作,就意味着图穷匕见!
一旦改朝换代完成,司马孚也就没有出手的理由了,他身上所谓「曹魏忠臣」的光环也就没有了。
都没有曹魏了,你当个什麽曹魏忠臣啊,殉国还差不多!
所以在此之前,司马孚都不会动手,因为不适合出手。
在此之后,改朝换代完成,也就没有出手的必要了。
石守信将这些拆开解释给李胤听,结果自家这位岳父,居然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他。
「你这脑子也太吓人了一点。」
李胤心有馀悸说道。
得亏石守信是站在司马昭这边的,他要是站在司马孚那边,接下来会发生什麽,就不好预测了。
「所以说,一场血拼是在所难免了,就在曹奂前往金墉城,或者从金墉城离开的路上。
兵变就会发动,对吗?」
李胤看向石守信问道。
「正是如此,只是,晋王想赢,还缺了一支一锤定音的兵马。」
石守信沉声说道。
他的本部人马护送王元姬去泰山了,现在远水不解近渴。
还有谁能救命?
石守信脑子里冒出一个不靠谱的名字:司马亮。
这位在关中,有一支禁军兵马,是前后左右四军之一!
真要拉这一位入场麽?
石守信在脑中打了个问号。
司马亮这位司马公,属于典型的低智商人群,办事可不怎麽牢靠啊。
石守信有点不敢用司马亮,虽然他很容易就能说服这位参与进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