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虎啸洛都(3)
洛阳东面毗邻的偃师县郊外,有一支本不该屯扎此地的军队。他们是荥阳郡的郡兵,确切的说,是「组织民夫修黄河河堤」到此的。
至于说为什麽没看到民夫,而且偃师县也没有挨着黄河,那些都不重要。
反正是藉口而已,说说罢了,深究就没意思了。
这支军队的主将,是荥阳郡太守傅祗,前任曹魏太常卿傅嘏之子。
「傅将军,两日之后入夜,从洛阳东门而入,万勿迟疑。
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偃师县外军营的某个军帐内,一脸傲然的司马弘对傅祗提醒道。
「请回去告知长乐公,傅某已经知晓,必不会耽搁大事。」
傅祗面色平静说道。
司马弘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傅祗将其送出大营,目送他骑马的背影远去,这才回到军帐。
傅祗今年二十出头,就当上了荥阳郡太守,当然不是因为他长得帅。
说白了,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江湖规矩作祟。
当年他爹傅嘏,可是在关键时刻挫败了曹髦的手段,使得司马昭可以顺利接管司马师手中的兵权。
其功劳之大,让司马昭喊他一句义兄(傅嘏大司马昭两岁)都不为过!
可以说若不是当年傅嘏坚定站队司马家,现在这天下是谁当家,还难说得很。
但是傅嘏英年早逝,在傅祗十二岁那年就不明不白死了。傅祗承袭爵位,一路高升到荥阳太守。
按说,司马昭对傅嘏和傅嘏的后人很优厚,傅祗应该心怀感激才对。然而,傅祗心中一直有一个心结。
傅嘏身体很好的,甚至在死亡的前几天,都还能郊游踏青。
可是,他很快就暴病在床,诊治的医官都还没确诊病情,傅嘏就撒手人寰。
傅嘏病故之后,按理说傅家应该势微,逐步衰败才是。然而,朝廷对傅祗却很优厚,爵位继承,一路升迁。
要不然,一个爹死了的落魄世家子弟,二十岁的荥阳太守,可能麽?
事到如今,傅家依旧吃得开。荥阳重镇,那可不是边境小县啊!
直到近期,傅祗收到了司马孚的一封亲笔信,这才得知了当年的秘辛,也得知了朝廷优待傅家的原因:
当年傅嘏居然是被司马昭派人毒杀的!
这是真的麽?不好说,反正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司马家也有暗杀政敌的前科,甚至司马懿之妻张春华就毒死过侍女。
因为傅嘏当年如果站队曹髦,那麽很有可能掀翻司马家。一个人有没有反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掀桌子的能力。
如果司马昭忌惮傅嘏,那麽留下傅家,除掉这个当家人,也确实说得过去。事后对于傅祗以及傅家的厚待,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所以司马孚在信中表示:
你爹确实是被司马昭派人毒杀的,事实就是这样。我也是事情发生后才得知的,来不及阻止。
不过那件事已经过去多年,证据早已湮灭,信不信由你。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现在司马昭病重,已经无力掌权,你是时候来洛阳诛杀奸邪,为父报仇了。
你只要来洛阳,便从东门进入,直接带兵杀向晋王府,城门处会有人接应你的。
我一直惋惜你父天纵英才,居然死得这般憋屈。为人子者,是不是应该尽孝道?
即便是你不忍心出手,带兵进王府,当面问一问司马昭当年之事如何,也是好的。
我言尽于此,来与不来都随你,不影响大局。
傅祗又将这封信翻来覆去拿在手里一遍遍的看,最后还是长叹了一声。
「要不要进洛阳呢?」
傅祗自言自语了一句。
报仇这件事重要吗?既重要也不重要,关键看有没有机会,有没有后果。
这件事并不值得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况且,事情是不是真如司马孚所说,也要打一个问号。
看得出来,司马孚一脉,已经跟司马昭撕破脸了!
这局面究竟会朝着什麽方向去呢?
傅祗内心摇摆不定,他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进洛阳城杀司马昭。
当然了,有司马孚的这封信在手,傅祗肯定得来洛阳一趟,无论是替父报仇,又或者弄清楚当年真相,甚至是反过来帮助司马昭「平叛」。
都是可能的选项之一,断然没有坐困荥阳的道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操作好了,就能更进一步!
至于司马孚所说之事,傅祗压根没有当回事,他的打算就四个字:见机行事!
正当傅祗心中游移不定的时候,一个亲兵掀开军帐的帘门,对傅祗禀告道:「傅太守,东面有一支军队朝这里过来了,帅旗上写着司马骏,应该是驻扎在许都的禁军右军。」
居然还有其他的军队?而且还是宗室的人领兵?
傅祗心中一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麽司马孚所酝酿的事情,就远比想像中更大了!
司马骏,很有可能跟自己的目的一样,也是收到司马孚的「邀约」来洛阳的。
难道司马昭是真的病重,已经到了「神器交接」的时刻了?
压住内心的不安,傅祗却是下令全军戒备。
三国后期,魏国对外用兵,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套路。
具体说来,就是洛阳禁军一部到地方上的都督府,和大都督的本部人马组合在一起,形成中军主力。
然后,再调遣都督区所管辖的各郡太守,由太守带着郡兵分进合击,听从大都督的调遣。当然了,可以从不同方向出击,并不一定要先聚拢兵马。
不管是灭蜀之战,还是鏖战淮南,魏军都是类似的套路。
这就使得很多大郡保留着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郡兵。
各地太守也多半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少名将都是在太守任上干出成绩的。
然而,这种体制对于调兵遣将来说很有好处,但对于政权的安全,就未必是如此了。
兵马政出多门,目的就有可能不一样。真出了事,他们究竟会不会因为军令不齐而火并呢?
这个问题该怎麽回答傅祗不知道,但是石守信前世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时辰后,傅祗来到大营外面,身后的郡兵已经列阵整齐。
对面的那支军队,也同样列阵整齐。两边虽然说不上是对峙,但彼此之间的气氛已经明显有些紧张。
正在这时,对面有一骑飞驰而来,骑手没有携带任何武器。
马上之人抵近之后翻身下马,举起双手表示自己并无恶意。
见状傅祗也翻身下马,上前接洽,只是身后跟着好几个亲兵。
「我部是司马骏麾下右军,因为晋王病重,我部接到长乐公的信,得知洛阳有奸人作祟,特来王都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