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群贤毕至(1 / 2)

魏晋不服周 携剑远行 5887 字 20小时前

第210章 群贤毕至

青州临淄南郊有个地方叫棘里亭,又叫「戟里亭」,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旧军营遗址,乃是屯扎禁军,保卫首都临淄的。

典故「而反棘焉」便是说的这个地方。

此刻棘里亭中有魏军兵马一部在此扎营,乃是石守信麾下世兵,这让青州刺史鲁芝芒刺在背。

数千兵马不算多,但需要临淄持续不断往这边提供军粮,又不受鲁芝的节制,更是与他没有一文钱的人脉关系。

这让鲁芝感觉,自己似乎是在后院里面养了一头暂且没有咬人,但却使唤不动,且居心叵测的野狼!

要是在洛阳周边,或者这样的军队不甚稀奇,一道圣旨就能让他们服服帖帖。可是青州属于一个「群星荟萃」的好地方,那是一刻都马虎不得的。

「石守信还没有到临淄麽?」

刺史衙门书房内,鲁芝询问青州别驾,同时还担任着骑都尉,却连刀都提不动的王肇道。

「这个,下官也不知晓。」

王肇笑眯眯的说道,语气温和,一脸的人畜无害。

人走茶凉,已经得知鲁芝要被调走,王肇也不把他当回事了,这和「期货死人」是差不多的概念。

鲁芝都七十多岁了,王肇没喊他一句老东西就算是客气了。

听到这话鲁芝微微皱眉,不想跟王肇这种地头蛇计较,于是没有开口回怼。

王肇父亲王祥,在朝廷里面当大官,他们老家又是在临沂,此地不在青州挺迷惑外人的,只是临沂距离青州地界并不很远,且王家的家族子弟多有在青州定居的。

这家人实在是不好得罪。

「东莱和城阳二郡,多有泰山贼在活动,他们有什麽消息没有?」

鲁芝又问。

这里的「泰山贼」只是蔑称,他们的渊源来自以臧霸为首的「泰山五虎」!现在名义上可是朝廷的「正规军」哟,只不过不听青州刺史府调动罢了。

王肇继续微笑答道:「还是老样子,没出什麽乱子。」

老样子是个什麽样子?

七十多岁的鲁芝都要被王肇搞出火气来了,但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任前往洛阳,实在是没什麽心情跟王肇这种混子硬刚。

罢了,只当眼前是条狗在晃悠吧。

鲁芝在心中自我安慰了一番。

「罢了,你退下吧。」

鲁芝轻轻摆手道,一刻都不想再看到王肇。这王氏的一家,都不是什麽干正事的。

比如王肇的老子王祥,以「卧冰求鲤」这种孝道行为艺术而出名,跟鲁芝实干的风格完全不搭边。王肇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传统」,干活的时候也是能混就混,只会搞一些表面功夫。

王肇听到这话也不以为意,他知道鲁芝不待见自己,不过也无所屌谓。

现在早就不是三国时期靠混政绩出头的世道了!

现在出来混,要有背景,要有势力!所谓干活干得好,当狗当到老!

做事那麽卖力做什麽,努力钻营才是王道!

王肇躬身退下,表面上的礼仪做得很足,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但他才出刺史府衙门,又迅速返回。不等鲁芝开口,王肇就满脸笑容的禀告道:「鲁使君,那石守信来了。」

「好!我亲自去迎接!」

鲁芝板着的脸,终于露出笑容,健步如飞的来到衙门口,然后就看到年轻得不像话的石守信,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哎呀,石使君啊,你可把老朽等得心急如焚呀。」

鲁芝亲热的上前握住石守信的双手,几乎都要喜极而泣了。

真不容易,终于来了!

「鲁使君客气了,客气了,要不我们去书房再聊?」

石守信做了个请的手势,鲁芝这才「恍然大悟」道:「对对对,老朽是太高兴了,里面请,里面请。」

鲁芝带着石守信来到刺史府书房,随后就「啪」的一声,将王肇关在门外!

老登并非没脾气,只是未到发作时。

早就看王肇不爽的鲁芝,直接在新任刺史石守信面前,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这一手不可谓不毒辣,相信石守信看到这一幕后,就能猜到王肇有几斤几两了。

进门之前,石守信若有所思的看了王肇一眼,一句话也没说,就跟着鲁芝进了书房。

落座后,鲁芝叹了口气道:「门外的王肇,仗着父亲是太尉王祥,从来不会正儿八经的干公务,在地方上不过是混资历罢了。」

「就是那个卧冰求鲤的?」

石守信忽然想起这一茬,反问道。

鲁芝苦笑,随即点点头道:「看来石使君也是明白事理的人啊,如今的世道,跟一二十年前大有不同。」

这话点到即止,说明了意思又没得罪人,可谓是敦厚老者的姿态了。

不过石守信是心直口快之人,可不会像鲁芝那般拐弯抹角的。

他直接撕破遮羞布道:

「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

世家大户子弟坐等升官,平日里无须他们做什麽,在关键时刻没跟错人就行了。

当初的王祥或许还知道要干出一些政绩来,但现在他们一家人,只要笃行孝道,然后以孝闻名天下,便可以坐等升官。

又需要他们做什麽呢?

王肇平日里只要是没有鱼肉乡里,那就算是品行兼优了,还需要说其他的吗?」

石守信这话不无嘲讽,可谓是把鲁芝心中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这位自汉末以来就在官场上活跃的老官僚,不由得高看了石守信几分。

「石使君有锐气,又目光如炬,想来一定可以造福青州百姓的。」

鲁芝很是欣慰的点点头,然后将桌案上的刺史官印递给了对方。

「刺史官印在此,鲁某总算是可以松口气了。

鲁某今日便要返回洛阳养老。只是有些话,想在临行前,与石使君好好说道说道。」

鲁芝坐直了身体,看向石守信说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请鲁先生不吝赐教!」

石守信拿到刺史官印,就不能再称呼鲁芝为「使君」了,他便直接以「先生」相称。

「这青州嘛,在大魏各州之中,除了地处偏远的秦州丶雍州外,官府帐册上的丁口是最少的。

比如说淮南之地,其丁口是青州五倍有馀。就算是毗邻的徐州,丁口差不多也是青州的两倍。

这里头的是非曲直,鲁某也说不明白。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切都有劳石使君自行体会了。」

鲁芝很是含蓄的说道。

石守信微微点头,言简意赅的总结道:「青州之地如宴席,前来吃席的宾客可谓是群贤毕至,自然是不同于其他地方。」

鲁芝反覆揣摩石守信所说的「群贤毕至」,顿时感觉大妙。

「青州曾经望族不少,不过现在也大都声名不显,譬如汉代的一些刘氏封王,在青州多有后裔。

这些人现在如何,鲁某说不好,但他们肯定不是任人揉捏之辈。」

鲁芝正色说道,终于把乾货端上来了。

声明不显只是说某些人已经从过往的「望族」,跌落到如今的「泯然众人」。

可这并不代表那些人手里没有土地,没有佃户,没有兵戈啊!他们只是在官府层面「人微言轻」而已。

石守信心领神会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