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说来源现实(2 / 2)

楼下的梧桐树。

街角的红色邮筒。

连小区名字都有一个字重合。

红色邮筒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那是早期遗留的,现在大部分都是标准的墨绿色,这应该不是巧合。

戴宾可能是为了图省事或者其他原因,将现实套用在了小说中,反正都差不多,省得费脑子重新构思。

假设嫌疑人真的是小说读者,那麽只要得知了作者所在的城市,再根据小说描述尝试寻找居住地,时间长了应该能有所发现。

「难道这就是嫌疑人最初锁定戴宾住所的途径?有点东西啊。」

韩凌自语,将手机扔到床头关灯睡觉,他想做到这一点也得费不少功夫。

至少,此人的耐心和执念强的离谱。

小说作者都成高危行业了?仅凭只字片语的描述,读者直接找到了作者的家,这要是传开,其他作者不知还敢不敢把现实搬到小说里。

翌日上午,市局的画像师到了,是个男的,看起来三十多岁,很年轻。

季伯伟介绍此人叫林羽生,科班出身毕业于警校刑事侦查学,父亲是画家,所以他从小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尤其是素描,天赋和造诣很高。

前几年省厅准备培养合格的画像师,林羽生毛遂自荐开始长达一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不限于刑侦技术丶犯罪心理丶人体解剖学等,学成后调到青昌市局,成为青昌公安队伍中唯一的画像专家。

三十多岁被称为专家,很高的头衔荣誉了,主要因为稀少,堪称大熊猫。

警校科班出身,从小深耕绘画,这种成长经历放眼全国都难找,而且需要在绘画和刑侦领域都有一定天赋,稀少是合理的。

不能说你会画画就能成为刑侦画像专家,能力弱的画像师会给侦查员带来很大麻烦,白白浪费警力资源。

林羽生顺便把毒物化验结果也带来了,交给了季队。

四名计程车司机也到了,画像工作很快开始。

「辛苦了。」关门之前,季伯伟说了一句。

林羽生比较儒雅,气质不像警察,冲季伯伟露出笑容:「季队客气了,这是我的工作,我会尽全力的。

不过画像的准确性和目击者记忆的准确性呈正相关,季队刚才说目击者印象不深,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

季伯伟:「没关系,总比没有强,你先忙。」

关上房门了,他拿看毒物化验结果来到会议室。

专案组成员都在。

「矶霜没有明确的保质期,从化验结果看,戴宾服下的砥霜因长时间存储不当,发生了微量变质和纯度降低,但是,剧毒毒性并没有消失。」季伯伟开口,「这代表,砥霜可能是嫌疑人常年拥有丶或者非法从农村商贩手中购买的,这是新的调查方向。」

众人点头。

农村商贩不太可能贩卖高纯度砥霜,只能在符合国家规定的科研丶医疗丶工业等领域买到,并且审批流程严格。

只有乡下的个人卖家,才可能留存贩卖杂质较多的砥霜。

方舟说道:「用础霜杀人,受教育程度可能不太高?从这一点看符合特徵,也许是农村人?」

胡立辉否定:「不能这麽说,嫌疑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杀人手法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低学历可能使用砥霜,高学历也可能使用砥霜,这玩意全民都知道能毒死人。

而且,矶霜的获取渠道相对氰化物等物品,更容易。」

方舟点点头,接受了胡立辉的意见,集思广益总会有不同和不合理的答案,这就是开会讨论的意义所在。

「不过在调查上可以有所偏向。」胡立辉又话音一转,「如果础霜是嫌疑人自行购买的,那他是大面积寻找,还是本就知道哪里有卖?」

方舟:「本就知道的话—————他对农村集市很了解。」

几人看向季伯伟,如何查还是要听队长的。

季伯伟思索良久,最终决定还是集合力量攻克监控,暂时不分派警力走访周边乡镇。

如果监控的排查数天没有结果,再走访不迟。

「还有什麽要说的?」季伯伟问。

韩凌举手,将昨晚看小说的收获摆了出来,供大家讨论分析。

内容已经截图,投射到了大屏幕上。

所有人快速扫了一眼,稍作回忆,便认同了韩凌的判断,确实很像。

「这都能找到戴宾的家?」童峰觉得现实还是太扯淡了,「到底什麽仇什麽怨啊,费这麽大劲,我都已经体会到嫌疑人掩饰不住的杀意了,就因为看个小说?」

韩凌沉默片刻,说道:「真是读者乾的话,原因肯定不仅仅因为小说,更像—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