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此等雄心,此等手笔,遍览青史,亘古未闻!
朱由检将手中那支炭笔搁在御案之上,他看向毕自严的目光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许与欣赏。
「孟侯之策,深合朕心!」
毕自严的脸上露出一丝激动,躬身道:「陛下谬赞,臣不过是拾陛下牙慧,略陈管见。」
「非是管见,实乃良谋。」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随即,他环视众人,将毕自严方才那「一分为四」的方案简要评述,其声铿锵,掷地有声:
「孟侯之策,确有可取之处。一分为四,足以瓦解士绅之盘根错节,令其再难同气连枝以抗王命;又能将财赋重地尽归中枢直辖,使国帑从此不再仰地方之鼻息;化整为零亦能使管理精细,杜绝政令中梗之弊;而分省划防,则令南京之拱卫体系层次分明,固若金汤。」
皇帝的总结字字珠玑,条理分明,将在场众人心中那模糊的震撼感清晰地提炼了出来。
众人皆心悦诚服,暗叹天子之见高屋建瓴。
毕自严更是面露感激。
然而,皇帝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再次变得深邃如渊。
「但,」他缓缓吐出这个字,声音不高,却还是让所有人都正襟危坐起来,「仅仅如此,还不够!」
毕自严丶温体仁丶魏忠贤,乃至孙传庭等人只觉得脑中一声轰鸣,刚刚舒缓下来的呼吸再一次猛然停滞!
还……还不够?!
这怎麽可能!
无论是在座的哪一个人,都发自内心地认为毕自严方才提出的「推恩分省」之策,已然是石破天惊,其胆魄与谋略已然大胆到了极致,几乎触碰到了人臣所能想像的极限。
可在这位年轻的帝王眼中,竟然……还不够!
难道还有比「一分为四,分而治之」更狠丶更绝的法子?
皇帝没有理会臣子们的惊骇,他重新拿起炭笔,目光垂落,看着自己那本同样写满了字迹的记事簿,仿佛在审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孟侯之策,其根本之思路,仍未脱离历朝历代划分行省之窠臼——『犬牙交错』。」
皇帝的声音平静地响起,却带来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的词汇。
「为防一省坐大,便刻意将山川形便不同丶民风习俗各异之地,强行捏合于一处,使其内部自有牵制,难以形成合力。此法,于守成之君或可取,为的是『制衡』二字。然,于朕而言,此等制衡,太过繁琐,太过低效!」
朱由检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今时今日,朕需要的不是一个处处内耗丶彼此掣肘的南方,而是一个高效运转,能够为大明丶为朕,源源不断输送血液与力量的财赋之地!
因此,朕的方略非但不求『犬牙交错』,反而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朕欲放弃以『制衡』为纲的旧思路,转而采用一种全新的方略——以『地理单元丶经济区域丶文化流域』为基,再造行省之建置!以此,求取最高效之治理,最大化之收益!」
「地理单元?经济区域?文化流域?」
毕自严等人听得一头雾水,这些词汇他们闻所未闻,但他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些词汇背后蕴含着他们从未接触过充满力量.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全新理念。
总之,虽然还是不甚明白皇帝所言内容,却感觉颇为厉害!
不等他们细细揣摩,皇帝已然抛出了他那足以颠覆整个大明官僚认知的惊天伟略。
「朕意,三分南直隶!」
「朕的第一刀,便落在江南之核心!朕欲立『应天省』,省会仍是南京!」
皇帝的炭笔在本子上重重一点,语气中带着狠厉的决断。
「此省,将囊括应天丶苏州丶常州丶镇江这江南四府之精华,再并入扬州丶淮安丶徐州此等江北漕盐之命脉!朕要将这江南最富庶的苏丶常丶镇,连同江淮的漕运盐业,尽数绑在一处,锻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经济强省!
丝绸丶棉布丶盐课丶漕运丶海贸……所有最赚钱的产业皆归一省统辖,便于朝廷推行新政,一体徵纳,再无推诿扯皮之馀地!而省会定于南京,便是以留都之尊,以天子之兵,直接镇抚这片最富裕也最易生乱的土地!」
「此省之内,江南主工商,江北主漕盐,天然便形成两大板块。朝廷任命巡抚,只需在政策上稍加倾斜,便可轻松驾驭全局,使其既能合力为国输血,又无法凝成一股绳来对抗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