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新的生活(2 / 2)

同我仰春 理之光 3832 字 10天前

元月廿四日,邓修翼终于醒了。

这次的刑罚,让他整整昏睡了七日。这七日,甘林每日来看他,每日向皇帝报告邓修翼到底有多惨。如果廿四日邓修翼还不醒,皇帝都有可能让人把他抬到御前,亲自看一眼了。

醒来后的邓修翼,第一眼便看到了趴在床前的小全子。邓修翼抬手,看到自己手腕上的疤痕,已经结痂。他没有太多的气力,未支持多久,手又掉在了床上,吵醒了小全子。

「大人,您醒啦。」小全子赶紧去倒水,端到邓修翼面前,用木匙连连喂了他好几口。

「辛苦你了。」邓修翼软软地说。

「我害怕死了,我怕您醒不过来。」说着小全子就哭了,才九岁大的孩子,能有多大的胆子。

「别怕,我还等她平安的消息呢。」邓修翼说。

「我去告诉一下甘公公,他老人家急的都上火了」,小全子抹了眼泪。

「去吧,别跑,慢慢走。」邓修翼话还没说完,小全子一溜烟就跑了。

不一会,小全子和甘林就来了,甘林也是一路跑来的。

「谢天谢地,你可终于醒了。你再不醒,陛下都要把那个胡太医给撵走了。」

「呵,我竟得宠如斯。」邓修翼自嘲了一句。

「陛下没了你,每日在御书房要多呆上两个时辰。这一堆的奏摺,根本批不完。那个杜明,已经被陛下打死了。有人告诉陛下,杜明就是想打死你,然后可以做秉笔。陛下一气之下,直接杖毙。」

「唉,其实大可不必。」

「修翼啊,你心善,可这宫里,不是人人都和你一样心善。」

「甘公公就心善。」

「哎,怎麽说我身上来了。吃东西了没?」

「还没,」小全子说,「我现在就去弄。」

「热乎点的。」小全子又跑了。

等小全子走了,甘林才正色道:「人不管是不是你放的,老哥哥我都谢谢你。我欠老国公爷一条命。」

邓修翼看着他,没有说话。甘林说,「不必说,我也不想知道。我只想你知道。」

邓修翼眨了眨眼。

甘林点了点头。

「陛下赏了你两百两银子,还有一些书。铁坚去过你的小屋,他跟陛下说了,你在小屋读书。另外,陛下还赏了好几块好木头,让你雕簪子玩。陛下还说,如果你想雕石头,他那也有。等你都好了,能当值了。陛下想让你弄个内书房,教有资质的小太监读书。」

「为何?」

「陛下喜欢能全然为他所用的读书人。」

「愿陛下能得偿所愿。」

等甘林走了,邓修翼开始想蓝挚苍和二皇子的事情了。

所谓的举告和保命,其实都是二皇子一个人的意思,他想拉拢他,然后来争位。

邓修翼想着懦弱无能的太子和野心勃勃的二皇子,绍绪朝的国本之争,定然精彩。

他想要他们争,他们争得越厉害,他的苏苏就越安全。

邓修翼醒了的消息,很快在宫内和朝中不胫而走。邓修翼自己都料不到,那麽多人在关注他。

后宫关注他的首先是太后,听说他醒了,太后长叹了一句「阿弥陀佛」。

然后便是贵妃娘娘,自从二皇子跟贵妃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贵妃回想了数次和邓修翼的见面,细细琢磨邓修翼这个人,她觉得这个人值得结交。

跟着便是淑妃,长宁选驸马的事,还落在邓修翼手中,她自然邓修翼不要对长宁使什麽绊子。

最后便是良妃,良妃心情复杂,太子及冠邓修翼出了力,良妃是知道的,但是她并不感激,因为太子二十了,还能不及冠吗?东宫的修饬邓修翼在管,她也觉得是应该的。但是当二皇子去保邓修翼命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太傲了,生生把一个帮手给推出去了,于是她便去找了皇后。

皇后无子,太子生性懦弱,比起二皇子好拿捏,皇后自然是支持太子的。当天皇后便去找了绍绪帝,问她是不是该给邓修翼赏点什麽?绍绪帝当场就冷了脸,道:「你一个皇后,想插手前朝?」

朝中武勋关注邓修翼的更多,毕竟邓修翼的崭露头角就是在和武勋关联密切的南苑秋獮上。

对他醒来,无喜无怒的反而是镇北侯。不喜反怒的是忠勇侯府。

但是忠勇侯府这次吃的是二皇子的哑巴亏。二皇子保完邓修翼命的第二天,皇帝就下旨申斥蓝挚苍,申斥他捕风捉影。这个申斥对于听到蓝挚苍原话的人来说,是值得玩味的。因为蓝挚苍的原话可不是我听说,而是我亲眼目睹。所以固然申斥,也带着皇帝的维护。

面上波澜不惊,内心暗潮汹涌的是良国公府。秦业知道就是邓修翼放走了云茹和云苏。问题在于,杀陆楣事时,邓修翼还把他当盟友。放云苏姐妹时,他却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到底发生了什麽?让邓修翼对良国公府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欢喜不已的是襄城伯府。

内心暗喜表面仿佛和自己毫无关联的是永昌伯府。听到邓修翼差点死掉的时候,李云茹就哭了,听到他终于活过来时候,李云茹还是哭了。

至于文臣这边,因为二皇子的缘故,江南世家也开始重视起了这个邓修翼。

而比较气馁的是河东世家,裴桓老的信还没有来,他们现在不好把握如何处理和邓修翼的关系。因为他们不知道邓修翼到底如何看待二皇子保了他的命的事。

他们以为只有他们看穿二皇子的谋局,他们不知道其实邓修翼也已经看穿。所以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如果邓修翼看不穿,又当如何办上。

顾鸿达提议,不若直接向邓修翼揭破二皇子的局。袁罡和王昙望都怕适得其反。所以,他们还没有定好下一步的方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被皇子申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