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道脱沙肉是道正儿八经的古菜, 还是富贵人家吃的古菜。这类菜大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精细……还有麻烦。
孙宝宝也是前日晚上在空间中和老祖宗学的,本来也是随手挂到酒仙院中, 没承想赵老爷子今日就点了。
脱沙肉得用到去了皮的肥瘦相间五花肉,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碎丁。
接着往碎肉中加入鸡蛋。
《随园食单》上有写:每一斤用鸡子三个,青黄具用,调和拌肉。
也就是说一斤肉要用到三个完整的鸡蛋, 放在碎肉中搅拌。
等搅拌完后,孙宝宝再把裹满鸡蛋液的肉放在大菜板上再剁碎。
她最怕的就是这一步骤了,若你一不小心忘了带围裙,那你的衣服上肯定都是黄色的鸡蛋液。
孙宝宝当时在和老祖宗学的时候就很想把生肉放在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碎后再放入鸡蛋。
老祖宗当时也没反驳她,只呵呵笑两下,意味深长道:“那你去试试吧,试试了才晓得。”
试试就逝世!
因为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口感味道都不行,孙宝宝苦哈哈的被老祖宗定身在厨房中剁了好几天的鸡蛋肉。
剁到最终手酸痛个不行,随时随地都想拿着菜刀,拿上菜刀后又条件反射的想剁肉……
好几天了她才调整过来。
事实证明,古人智慧不容小觑,你当古人没有嫌累简化过步骤吗?
人家也不是傻子,当然试过,只是最终口感没有原本的好罢了。
孙宝宝被老祖宗治老实了,半点都不敢再偷工减料。她两手拿着菜刀,在菜板上挥舞得相当流畅,没一会儿,碎得不能再碎得肉出现在菜板上。
老祖宗说:“裹了蛋液的肉在切碎的过程中,蛋液会充分和肉融合在一起,甚至融入肉中,使得肉质更加细腻。”
孙宝宝如今对此深信不疑。
接着,等肉剁完了,再“入秋油半酒杯,葱末拌匀。”
秋油不是油,而是酱油。
还是上好的酱油。
所以孙宝宝没有用外头买的酱油,而是用国栋制作的。
把酱油和葱末放入肉中搅拌均匀,再拿出一张猪网油出来,将肉末铺平在猪网油上,再像卷蛋糕毛巾卷一样的卷起来。
然后,锅中倒入菜籽油,油热后将肉卷放入其中,两面煎得金黄酥脆,用筷子敲一敲有声音时就可以了。
紧接着,在锅中倒入清酱和黄酒,这里的清酱也是上好的酱油,再把刚刚煎好的肉卷放入锅中闷熟。
最后,把肉卷取出来,切成片状,再将过油炒过的韭菜,和在锅里余汁中煮过的香菇笋丁铺放在肉卷上即可。
孙宝宝这次是真的馋了,猪网油的味道和清酱黄酒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不断冲击着你的嗅觉。
猪网油的味道极香,在油中煎得焦脆后更是霸道。
肉香味、清酱味、黄酒味……吸溜!
最关键的是那清酱,味道柔和醇厚,咸甜更是适中。最关键的是通常只有酒能闻到香味,而这个酱油摆放在这儿也能闻到香味。
原来最基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个个都不容忽视,个个都能做到极致。
这种酱油和肉一起炖煮,真是让人馋的慌。
而且不仅她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