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该让诸公知这份求贤令才是。”
一份求贤令,何尝不是一举两得之事。表明萧氏求才之心,亦刺激世族。
这不问出身,不问来历,只问才能,有悖素来朝廷的用人之法。世族们如何瞧不出,这事若定了性,往后这上上之位,哪里尽由他们世族垄断?
关切一家荣誉利益的大事,世族要是能坐得住,才怪!
可是,冀州他们没兵,想跟萧宁硬碰硬,他们没这份底气。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萧宁说了。他们若能拿下青州,青州由他们做主!
大好的机会!咽不下萧宁有才不拒,饥不择食的样儿,便只能另寻出路。
是以,萧宁利落地将5万人马送到世族的手中,当面点清人数,5万人,一个不少。
当然不忘有言在先,人给了,粮食,他们得自己解决!
这让世族们都傻了眼了!
然而仗是帮他们打的吧?既是帮他们打的,粮食还想让萧宁供给,他们好意思?要脸吗?
世族们终是要脸的,做不出不要脸的事儿。
最终,只能合众人之力,集粮,思量攻下青州后,再补回各家的粮食。
这下,世族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情况下,冀州他们是顾不上,毕竟萧宁说放权,放得相当的干脆利落,全然不管他们怎么跟青州打。
背后捅刀的事,看起来萧宁不打算做。世族们再提防,也慢慢松懈,倾尽所有心思对战青州。
他们不认同萧宁用计,一回又一回的放过简明,这就是放虎归山。
现在,轮到他们有兵,思量如何夺下冀州,用计时,突然发现,似乎,好像,除了强攻城池,再无他法了!
既然只能强攻,也得思量这强攻成功的可能性。
集思广益,最终决定,无论如何也得试试,总不能手里握着兵马,连动都不敢动。
因为萧宁的有言在先,叫无数人蠢蠢欲动,皆盼能借冀州的5万兵马,夺下青州。
萧宁的一份求贤令,令无数世族,都对萧宁生出不满。
硬碰硬既不是萧氏的对手,干脆避之锋芒另寻他处,由他们做主岂不是更好!
是以本来在城下叫阵的雍州兵马,换成世族统领的冀州兵马,不再千方百计辱骂简明,似要逼迫简明只能出城引战,反而突然发动猛烈的攻势,开始强攻青州。
出城对战,简明生怕又中萧宁的计,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攻城略地,来势汹汹的冀州兵马,难不成以为青州军都是吃素的?
简明一时无法探明这回领兵的究竟何人,不妨碍他倚城而守,开始反击。
一照面,简明突然发现这支军队和之前他对阵的军队,似乎不可同日而语??
内心惊讶的简明,提心吊胆的领兵作战,生怕萧宁又有什么计策等着他。
直到冀州兵马久攻青州不下,死伤无数,青州军打退冀州军,看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