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不来干活了,孟江蓉只能抓紧时间再找一个工人,好在她在京市待了半年多了,也认识一些人了,找工人的事倒是不算难。
赵姐在孟江蓉这边做的时间最长,跟孟老太的关系最好,从赵姐的嘴里,孟老太得知了一个消息,原来张姐见孟江蓉的生意好,也摆了个摊子卖串串,不过到底是在哪里卖,赵姐就不知道了。
孟老太跟孟江蓉说了以后,语气犹自愤愤不平:“我没想到她是个这样的人,在咱们这里学了手艺,就去摆摊卖串串,这不是偷师吗?她要是想做也不是不行,可得跟人说一声吧,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叫个什么事嘛。”
和孟老太的气愤不同,孟江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她上辈子也是在一个串串店干活后自立门户的,不过她当时是交了钱才跟老板学会熬底汤的。
张姐虽然会煮串串,却没学底汤的制作方法,她那个串串店也不知道生意怎么样?
不过......
孟江蓉心里有了个主意,却没打算现在就跟孟老太说,还是等时机到了再说吧。
“妈,这个串串就是个小吃,不是什么密不外传的绝技,就像蒸包子做豆腐脑,谁愿意做都行,至于她是在我这里学会的,其实也不算的,因为她就学了个煮串串,别的她没学到。”
孟老太就是愤愤不平,也就是一小会儿的事,她很快就想开了:“你说的也对,她愿意做就去做的,做好做不好就是她的事情了。”
孟江蓉既然想做些别的,那就立即行动起来,她在家里找了个纸板,拿孩子的黑色画笔写上字,第二天干活的时候挂在了自己店里的门口。
她昨天突然有了个想法,她既然会做串串,那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手艺“卖”出去,就像前世的那些加盟店一样,别人给她钱,她教人怎么做串串。
京市虽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可现在还算不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等以后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各地的人群都涌了进来,串串店肯定也会越来越多的。
她自己一个人是占不了京市这么大的市场的,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把串串做法“卖”了呢。
孟江蓉想到就去做,这不今天就写了个牌子挂上了吗。
今天来买串串的客人,发现这个摊子前挂了一张用硬纸板写的招牌,上面用黑色的笔写了简单的几个字:传授串串的制作方法,价格五十。
有顾客觉得好奇,问了一句:“老板,你要教别人做串串吗?” w?a?n?g?址?发?b?u?页???????????n????〇??????.?????M
孟江蓉手里一边忙着,一边点头说道:“嗯,要是有人想学,那我就教,五十块钱一个人。”
顾客笑道:“这样老板你不亏本吗,五十块钱就教会别人做串串了,等到摆摊卖这个的多了,你的生意肯定得受影响啊,那样不是得不偿失吗?”
孟江蓉就说道:“京市这么大,就是多几家卖串串的,我的生意又能受到多大的影响,一个学生赚五十,两个学生就是一百,十个学生就是五百,算下来我也赚钱呢。”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孟江蓉是打算教人做串串,却不打算把底汤的熬制方法交出去,要是想做串串,还得来她这里进底汤,到时候卖底汤,就又是一份收入。
孟江蓉想的很好,可是结果却不大如人意,挂了好几天招牌也没人来跟她学做串串,打听的倒是有几个,也不知道是嫌弃她教学的价格贵,还是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