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邓川最常去的地方还是图书馆,p大的图书馆建设得十分现代化,坐落在学生生活区的附近,邓川从健身房出来往右拐,几乎不用走多久就能到。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B?u?页?不?是?í??????w?e?n????????????﹒???????则?为?屾?寨?站?点
图书馆的旁边有个咖啡厅,平时也有许多学生在里头点杯咖啡,掏出书来学习,咖啡香和学习的顾客都十分安静,空气中只有音乐在流淌。不过在咖啡厅里学习的一般都是留学生。邓川不太清楚这是什么原因,但事实的确如此。
走在校道上,红叶常常在不经意间落到肩头,在因为早起而无法彻底清醒的清晨,邓川常常在图书馆旁边的这间咖啡馆里买一杯美式,带着上到图书馆的五楼,在她常坐的靠窗的那个位置坐下,一边翻开书看,一边慢慢喝完。
在咖啡香,红叶,专业书上的铅块字里,邓川穿上了厚厚的外套,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干燥。邓川在某一天低头看书的时候突然流了鼻血,她第一次用身体的变化感知季节,彻底得知了冬天已经到来的消息。
结课的前几周,课程都以复习和自习为主。这天的最后一节课是微观经济学,下课铃声响过之后,邓川收拾完课本,把包提在手上,准备按照惯例跟周知一道去食堂吃饭,然后去健身房,再分道扬镳,周知回宿舍,她去图书馆。
临出门的时候,在讲台上被问问题的学生围住的老师出声喊住了她:“邓川。你等一下。系里有事跟你说。”
教微观经济学的老师是邓川所有专业课的老师里最年轻的,她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教师,身上的气质跟小姑姑有点像。邓川觉得她很亲切,有时候去问问题,态度也不免变得亲近起来。
不过除了偶尔的请教,邓川和这位老师的接触也不多。
邓川不知道这位老师找她有什么事,拍了下周知的肩:“别等我了。我这边不知道要多久,你先去吧。”
周知说了声“好”,冲着她挥挥手:“有事儿打电话给我啊。走了。”
周知走得潇洒,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转角。邓川提着包,站在教室门口等着还在给人解答问题的老师。相熟的同学一个接着一个地出来,跟她打招呼。
招呼打得正热闹,老师出来了,她拿着课本,提着电脑包,腾不出手去拍邓川的肩膀,只冲着她扬了扬下巴:“挺热闹啊——都不去吃饭吗?邓川,我们走吧。”
邓川假装没看见一行人冲着她的挤眉弄眼,跟在老师后头走了。
老师走在前头,转头冲着她招呼:“走这边。我们去系主任办公室。”
邓川应了声好,加快几步,走到老师旁边,伸出手,想帮忙接过她手上的书,被老师笑着躲开了:“不用。你还挺贴心。知道系里找你什么事儿吗?”
邓川诚实地说:“不太清楚。”
老师说:“我先跟你透个底儿,有个一年的交换生项目,系里拟订了你做人选。”
邓川心里惊了一下,偏过头,问她:“老师,是